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新加坡收紧Web3监管 DTSP法规2025年实施
新加坡Web3监管环境的重大转变
新加坡长期以来被誉为"亚洲的特拉华",凭借其清晰的法规、低税率和高效的企业注册流程吸引了众多全球企业,包括Web3行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较早认识到加密货币的潜力,主动制定了监管框架,为Web3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然而,近期新加坡的政策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MAS逐渐收紧监管标准,修订相关框架。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超过500份许可证申请中,批准率不到10%,反映出审批标准的大幅提高。
这种变化源于现有监管体系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一个突出问题是"空壳公司"模式的盛行,即企业在新加坡注册实体,但实际运营在海外,利用《支付服务法》(PSA)的监管漏洞。这种做法使得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执法变得困难。
2022年Terraform Labs和Three Arrows Capital(3AC)的倒闭事件进一步暴露了这些问题。这两家公司虽在新加坡注册,但实际运营在海外,导致MAS无法有效监管或执法,造成巨额损失和监管信誉受损。
为应对这些挑战,MAS将于2025年6月30日起实施新的数字Token服务提供商(DTSP)法规。该法规要求所有以新加坡为运营基地或在新加坡开展业务的数字资产公司必须获得许可,无论其用户位于何处。这一变化意味着,即使仅服务海外客户的公司,只要在新加坡运营,也必须遵守相关规定。
DTSP框架还扩大了监管范围,将此前未受监管的业务类型纳入其中。这包括在新加坡注册但完全在海外运营的公司,以及在海外注册但核心功能在新加坡的公司。甚至新加坡居民以持续商业方式参与的项目,也可能需要遵守DTSP要求。
这些变化不仅扩大了监管范围,还要求运营商具备实质性运营能力,包括AML、CFT、技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企业需要评估其在新加坡的活动是否受监管,以及是否能在新框架下维持业务。
新加坡的监管转变表明,它正从一个开放的实验空间转向仅支持符合严格监管标准的运营商。这可能导致一些公司面临艰难抉择:调整运营框架以满足新要求,或考虑将业务迁移到其他司法管辖区,如香港、阿布扎比或迪拜等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替代地区同样在发展自己的加密监管框架,并可能要求类似的许可和运营标准。因此,公司在考虑迁移时应将其视为战略决策,而非简单的监管规避。
尽管新加坡的新监管框架可能在短期内造成进入壁垒,但它也显示了市场将围绕具备足够责任感和透明度的运营商进行重构。这一转变的长期影响将取决于这些结构性变化的可持续性和一致性,以及新加坡能否继续被认可为稳定可靠的商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