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跨链协议安全性探讨:去中心化和无需信任的重要性
跨链协议的安全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跨链协议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规模巨大,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以太坊扩容方案。跨链协议的互操作性是Web3网络化的内在需求,但大众对这些协议的安全等级识别能力不足。
某知名跨链协议采用了一种简化的架构设计。其通信过程由中继器执行,预言机对中继器进行监督。这种设计避免了传统的第三链共识验证,为用户提供了快速跨链体验。然而,这种架构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该协议作为"超轻"跨链方案,仅负责消息传输,无法对应用安全负责。即使开放中继器权限,允许更多参与者运行,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增加受信主体数量并不能提高跨链安全性,反而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如果一个使用该协议的跨链代币项目允许修改配置节点,攻击者可能替换为自己的节点,伪造任意消息。这种风险在复杂场景下更为严重。该协议本身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安全事故发生时可能将责任推给外部应用。
该协议更像是中间件而非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应为所有生态项目提供一致的安全性,而该协议无法做到这一点。接入其SDK/API的应用开发者虽可自定义安全策略,但这并不等同于共享安全性。
某安全团队指出,该协议假设应用所有者不会作恶是不正确的。如果恶意者获得配置访问权限,可能更改预言机和中继器为受控组件,从而盗取用户资产。另一团队发现该协议中继器存在两个关键漏洞,可能导致欺诈性消息发送和消息被修改。
回溯比特币白皮书,我们可以提炼出"中本聪共识"的核心特点:去信任化和去中心化。跨链通信协议本质上应该是点对点系统,不需要可信第三方。不满足这一共识的跨链协议可被视为伪去中心化协议。
该协议要求中继器和预言机不会合谋作恶,同时要求用户信任使用该协议的应用开发者。其跨链过程中没有生成欺诈证明或有效性证明,更没有将这些证明上链验证。因此,该协议并不满足"中本聪共识",不能称为去中心化和无需信任的系统。
在面对安全问题质疑时,该协议的回应态度多为否认。然而,无论融资规模、流量大小如何,如果产品无法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安全,都可能因抗攻击能力不足而失败。
构建真正去中心化的跨链协议仍是业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一些新兴技术,如零知识证明,可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