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Web3生态2025Q2:监管稳固下的市场繁荣与企业创新

2025年第二季度亚洲Web3市场回顾:从政策到实践

要点概述

  • **监管与政策:**1)香港将于8月推出稳定币法规,巩固其数字金融中心地位。2)新加坡实施严格许可制度,禁止无牌公司境外经营。3)泰国推出政府数字债券,开创先河。

  • **企业动态:**1)日本上市公司掀起比特币投资热潮,机构投资大幅增加。2)中国企业采取务实策略,通过香港牌照进入全球Web3市场,积累比特币。

  • **政策变革:**1)韩国大选后稳定币政策受关注,但监管分歧影响进程。2)越南实现加密货币从禁止到合法化的重大转变。3)菲律宾采取双轨策略,结合严格监管与创新沙盒。

2025年第二季度亚洲Web3市场回顾:从政策到落地实践

1.亚洲Web3市场第二季度概况:监管趋稳,企业投资增加

尽管Web3市场重心转向美国,亚洲主要市场的发展仍值得关注。亚洲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用户群,还是区块链创新的重要中心。

2025年第一季度,亚洲各地监管机构奠定基础,推出新法规、发放牌照并启动监管沙盒。跨境合作也初具规模。

第二季度,这一监管基础促进了实质性商业活动,加速了资本配置。第一季度推出的政策在市场中得到检验,不断完善并更切实地实施。

机构和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本报告将分析第二季度各国发展情况,评估政策变化如何影响更广泛的全球Web3生态系统。

2025年第二季度亚洲Web3市场回顾:从政策到落地实践

2.亚洲主要市场发展动态

2.1. 韩国:政治转型与监管调整交汇

第二季度,加密货币政策成为韩国六月总统大选热门话题。候选人积极分享Web3相关承诺,李在明胜选后,市场预期政策将出现重大变化。

会议核心议题之一是推出韩元挂钩稳定币。相关股票大涨,传统金融机构申请Web3相关商标,以期进入市场。

然而,政策制定过程出现分歧,最突出的是韩国银行与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就管辖权的争论。韩国央行主张尽早参与审批,将稳定币定位为与CBDC并列的更广泛数字货币生态系统一部分。

7月,民主党宣布将《数字资产创新法》出台时间推迟一到两个月。缺乏明确的牵头政策制定者似乎是瓶颈,各部门间谈判仍各自为政。因此,尽管韩元稳定币成为焦点,具体监管指导仍然缺乏。

尽管如此,制度层面的逐步完善持续进行。6月,新规允许非营利组织和交易所出售捐赠的加密资产,并允许立即清算。该规则还要求以最大程度降低市场影响的方式进行出售。

整个第二季度,市场对韩国的兴趣依然强劲。全球交易所展现持续投入:某交易平台韩国分公司已完成与两家本地交易所的Travel Rule整合,另一家交易所表示计划在符合监管标准后重返韩国市场。

线下活动显著回暖。与去年相比,见面会数量大幅增加,越来越多国际项目甚至在大型会议之外访问韩国。然而,以促销为主的活动(更注重赠品而非参与)兴起,已让韩国本土建设者感到疲倦。

2.2. 日本:机构和企业采用推动比特币战略扩张

第二季度,日本上市公司掀起比特币采用浪潮。这股浪潮主要由一家公司推动,该公司在2024年4月首次购买比特币后,获得约39倍回报。其表现成为标杆,促使其他公司纷纷效仿,配置各自的比特币。

同时,稳定币和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进展。一家大型金融集团已开始与区块链公司合作筹备稳定币发行。此外,一家电商巨头的加密货币子公司也开始支持XRP交易,显著提升该平台(月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的加密货币可及性。

随着私营部门举措推进,监管讨论持续展开。日本金融厅(FSA)引入新分类系统,将加密资产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用于融资或商业运营的代币;第二类,指通用加密资产。然而,这些监管更新大多仍处于讨论阶段,迄今为止具体修改有限。

散户投资者参与度依然低迷。日本散户投资者传统上倾向保守策略,对加密资产仍持谨慎态度。因此,即使有新市场参与者进入,散户资本也不太可能立即流入。

这与韩国等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些市场,积极的散户参与直接促进了新项目的早期流动性。在日本,机构主导的投资模式提供了更高稳定性,但可能会限制短期增长势头。

2.3. 香港:受监管的稳定币和数字金融服务扩展

第二季度,香港完善了稳定币监管框架,巩固了其作为亚洲领先数字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宣布,新的稳定币监管法例将于8月1日生效。预计稳定币发行机构的发牌制度将于年底前出台。

因此,首批受监管的稳定币预计将于第四季度推出,最早可能在今年夏天。此前参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沙盒的公司预计将成为先行者,其进展值得关注。

数字金融服务范围也显著扩大。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宣布计划允许专业投资者进行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与此同时,持牌交易所和基金获准提供质押服务。

这些发展反映了监管部门的明确意图,即在香港建立更加全面、更加机构友好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

2.4. 新加坡:管控与保护之间的监管收紧

第二季度,新加坡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采取了显著的收紧措施。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全面禁止未经许可的数字资产公司在海外开展业务,这表明其坚决反对监管套利。

新规适用于所有在新加坡向全球用户提供数字资产服务的实体,实际上强制要求正式发放牌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简单的商业注册已不足以维持运营。

这一变化给本地Web3公司带来越来越大压力。这些公司现在面临二元选择——要么建立完全合规、运营实体,要么考虑迁往更宽松的司法管辖区。虽然此举旨在增强市场诚信和消费者保护,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早期和跨境项目的影响是有限的。

2025年第二季度亚洲Web3市场回顾:从政策到落地实践

2.5. 中国:数字人民币国际化与企业Web3战略

第二季度,中国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海是这项工作的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计划在上海设立国际运营中心,以支持数字货币的跨境应用。

然而,官方政策与实际操作之间仍存在差距。尽管全国范围内已禁止加密货币,但据报道,一些地方政府(例如江苏省)已清算被没收的数字资产,以弥补财政缺口。这表明,中国政府采取了与官方立场不同的务实做法。

中国企业也展现出类似的务实精神。一些公司已开始追随日本企业的脚步,增持比特币。其他公司则利用香港的牌照制度,绕过内地限制,进入全球Web3市场——有效突破监管界限,参与数字资产经济。

市场对人民币挂钩稳定币的兴趣也在增长,尤其是在本季度后半段。对美元稳定币主导地位以及人民币贬值的担忧日益加剧,引发了这些讨论。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公开阐述了构建多极化全球货币体系的愿景,暗示对发行稳定币持开放态度。7月,上海市国资委启动了人民币挂钩稳定币的研发讨论。

2.6. 越南:加密货币合法化及加强数字管控

越南在第二季度正式宣布加密货币合法化,这是一项重大政策转变。6月14日,越南国会通过了《数字技术产业法》,该法承认了数字资产,并概述了对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激励措施。

这标志着越南对加密货币禁令的历史性逆转,使该国成为东南亚地区加密货币广泛应用的潜在催化剂。鉴于越南此前的限制性立场,此举标志着该地区加密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

与此同时,政府加强了对数字平台的管控。当局下令电信运营商屏蔽某通讯软件,理由是该应用涉嫌用于诈骗、贩毒和恐怖主义活动。一份警方报告发现,该应用9600个活跃频道中有68%与非法活动有关。

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在加密货币合法化的同时打击数字滥用——反映了越南在严格监控的范围内允许创新的意图。虽然数字资产现在已获得法律认可,但其用于非法活动的行为正受到更严厉的执法打击。

2025年第二季度亚洲Web3市场回顾:从政策到落地实践

2.7. 泰国:国家主导的数字资产创新

第二季度,泰国推进了政府主导的数字资产领域举措。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正在审查一项允许交易所上市自有实用型代币的提案——这与此前严格的上市规则有所不同,有望提升平台的运营灵活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泰国政府公布了发行本国数字债券的计划。7月25日,泰国将通过一个获批的ICO平台发行"G-Tokens",总发行规模为1.5亿美元。这些代币将不可用于支付或投机交易。

这一举措是政府直接参与数字资产发行的罕见范例。在全球范围内,泰国的做法堪称公共部门主导的代币化金融数字创新的早期典范。

2.8. 菲律宾:严格监管与创新沙盒的双轨制

第二季度,菲律宾推行了双轨战略,将加强监管与支持加密货币领域的创新相结合。政府对代币上市实施了更严格的管控,监管权由央行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分担。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的注册和反洗钱合规要求也大幅放宽。

一项特别引人注目的举措是引入了影响者监管规定。推广加密资产的内容创作者现在必须向有关部门注册。违反规定可能导致最高五年监禁的处罚,这是该地区最严格的执法制度之一。

除了这些措施外,政府还推出了一个促进创新的框架。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始接受"StratBox"的申请,这是一个沙盒计划,旨在在受控的监管环境下为加密服务提供商提供支持。

2025年第二季度亚洲Web3市场回顾:从政策到落地实践

BTC-0.26%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2
  • 分享
评论
0/400
无聊猿反抗军vip
· 8小时前
最离谱的还得越南玩得好
回复0
SatoshiNotNakamotovip
· 8小时前
啧啧 终于轮到亚洲割韭菜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