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联合推广任务上线!
本次活动总奖池:1,250 枚 ES
任务目标:推广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专场
📄 详情参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务内容】
请围绕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动进行内容创作,并晒出参与截图。
📸【参与方式】
1️⃣ 带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发帖
2️⃣ 晒出以下任一截图:
Launchpool 质押截图(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页面截图(交易 ES)
3️⃣ 发布图文内容,可参考以下方向(≥60字):
简介 ES/Eclipse 项目亮点、代币机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对 ES 项目的观点、前景判断、挖矿体验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矿 或 Alpha 积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对比
🎁【奖励说明】
评选内容质量最优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其他国家稳定币监管
全球范围内,稳定币(Stablecoins)的监管框架因国家而异,各国根据其金融体系、经济环境和政策目标制定了不同的监管措施。以下是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稳定币监管现状的详细分析,结合《GENIUS法案》背景,探讨其与其他国家监管的异同点,以及对全球加密市场的潜在影响。分析基于截至2025年7月的最新信息。1. 欧洲联盟(欧盟)监管框架: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框架》(MiCA)是全球首个全面的加密资产监管法规,已于2023年6月通过,并于2024年12月全面实施。 核心要求:稳定币被分为资产支持代币(Asset-Referenced Tokens, ART)和电子货币代币(E-Money Tokens, EMT),需满足严格的储备、透明度和流动性要求。 发行商必须获得欧盟银行或电子货币机构(EMI)的许可,并在欧盟内托管储备资产。 大型发行商(如市值超10亿欧元)需遵守更严格的交易限额和资本要求。 要求定期披露储备构成并接受审计,防止类似Terra/Luna崩盘的事件。 案例:Circle(USDC发行商)于2023年3月申请法国EMI许可,并于2024年5月获得批准,成为MiCA合规的典范。 市场影响:正面:MiCA为稳定币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框架,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促进了跨境支付和DeFi应用的增长。 挑战:严格的监管要求提高了合规成本,可能导致小型发行商退出市场,市场集中度上升。 与GENIUS法案的对比:MiCA更强调统一监管,GENIUS法案则允许州级灵活性,降低了准入门槛。 MiCA对储备资产的托管要求更严格(必须在欧盟内),而GENIUS法案允许更广泛的高质量资产(如美国国债)。 MiCA已全面实施,而GENIUS法案仍处于立法阶段,进展较慢。 2. 香港监管框架:香港于2025年8月生效的《稳定币条例草案》确立了其作为亚洲加密友好中心的地位。核心要求:稳定币发行商需向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申请牌照,预计初期仅3-4家机构获批,申请机构已达50-60家。 稳定币主要与港币或美元挂钩,鼓励在本地和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监管采用“沙盒”模式,允许企业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创新,同时需满足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要求。 香港还探索通过稳定币推动人民币数字化和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市场影响:正面:香港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全球发行商(如Tether计划将总部迁至香港),推动其成为亚洲加密中心。 挑战:初期牌照审批严格,可能限制市场竞争;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广面临美元稳定币的强势竞争。 与GENIUS法案的对比:香港的“沙盒”模式与GENIUS法案的州级灵活性类似,但香港更强调快速审批和创新。 GENIUS法案专注于美元稳定币的全球主导地位,而香港兼顾港币和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的监管框架已进入实施阶段,进度快于GENIUS法案。 3. 新加坡监管框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将稳定币视为数字支付代币(Digital Payment Tokens),受《支付服务法》(Payment Services Act)监管。 核心要求:发行商需持有MAS颁发的支付机构许可,确保1:1储备支持(现金或高流动性资产)。 强调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合规,需定期报告交易数据。 支持创新的监管沙盒机制,允许企业在测试阶段豁免部分监管要求。 市场影响:正面:新加坡的监管平衡了创新与合规,吸引了Circle、Paxos等发行商设立区域总部。 挑战:高合规成本可能限制小型发行商的进入,市场主要由大玩家主导。 与GENIUS法案的对比:新加坡的监管更集中于中央机构(MAS),而GENIUS法案分权至州级,灵活性更高。 新加坡已建立成熟的监管生态,而GENIUS法案仍需克服立法障碍。 两者均强调储备透明度,但GENIUS法案对大型发行商的联邦监管更严格(如由美联储和OCC监督)。 4. 日本监管框架:日本金融厅(FSA)通过《支付服务法》修订案监管稳定币,视其为电子支付工具。 核心要求:发行商需持有银行或信托公司牌照,储备资产需存放在日本银行。 稳定币需与日元挂钩,美元稳定币需额外合规审查。 严格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要求,交易需可追溯。 市场影响:正面:日本的监管框架为稳定币提供了合法地位,促进了其在支付和DeFi领域的应用。 挑战:对美元稳定币的额外审查可能限制其市场渗透,国内日元稳定币发展有限。 与GENIUS法案的对比:日本的监管更倾向于保护本币(日元),而GENIUS法案旨在巩固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日本的监管已成熟实施,而GENIUS法案仍面临政治分歧,短期内难通过。 两者均强调1:1储备和透明度,但GENIUS法案对算法稳定币的研究要求更明确。 5. 英国监管框架: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要求所有提供数字货币服务的公司注册并遵守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要求。英国正在制定专门的稳定币监管法规,预计2025年底前出台。 核心要求:稳定币发行商需获得FCA授权,储备资产需透明并接受审计。 英格兰银行表示将放宽对稳定币发行商的限制,以促进支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确保金融稳定。 重点支持跨境支付和零售场景的稳定币应用。 市场影响:正面:宽松的监管环境可能吸引发行商进入英国市场,推动伦敦作为加密中心的地位。 挑战:法规尚未完全成型,短期内存在不确定性;对非英镑稳定币的监管可能较为严格。 与GENIUS法案的对比:英国的监管更注重支付场景的创新,GENIUS法案则强调美元稳定币的全球竞争力。 两者均允许一定程度的监管灵活性,但GENIUS法案的州级分权更具特色。 英国的监管框架仍在制定中,与GENIUS法案的立法进度类似。 6. 新兴市场(以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亚为例)巴西:监管现状:巴西中央银行将稳定币视为金融资产,计划制定专门监管框架,支持其在跨境支付和汇款中的应用。2023年,巴西加密货币进口额增长45%,稳定币需求激增。 市场影响:稳定币在巴西被用作抗通胀和跨境支付工具,监管的推进可能进一步推动其普及。 与GENIUS法案的对比:巴西的监管尚在起步阶段,GENIUS法案的框架更成熟,但巴西更注重本地需求,而GENIUS法案聚焦全球美元主导。 阿根廷:监管现状:阿根廷因高通胀和货币贬值,稳定币(尤其是美元稳定币)使用率高,但尚未形成具体监管框架。 市场影响:美元稳定币为居民提供了财富保值手段,监管缺失可能导致非法交易风险。 与GENIUS法案的对比:阿根廷缺乏系统性监管,GENIUS法案的透明度要求可能为其提供借鉴。 尼日利亚:监管现状:尼日利亚于2021年推出央行数字货币(eNaira),但消费者更倾向于私营美元稳定币,政府因此加强对加密交易所的监管。 市场影响: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和财富保值中需求旺盛,但监管打压可能限制其发展。 与GENIUS法案的对比:尼日利亚倾向于通过CBDC替代稳定币,而GENIUS法案支持私营稳定币的发展。 7. 中国监管框架:中国对稳定币和加密货币采取严格禁令,禁止其交易和发行,重点发展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 核心要求:稳定币被视为对货币主权的威胁,禁止任何机构发行或交易。 数字人民币被定位为区块链技术的替代方案,强调政府控制和金融稳定。 市场影响:限制:中国市场的稳定币活动转入地下,限制了其在支付和DeFi中的应用。 机会: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可能为其他国家提供CBDC与稳定币竞争的案例。 与GENIUS法案的对比:中国完全禁止稳定币,而GENIUS法案鼓励私营稳定币的合规发展。 GENIUS法案的透明度和审计要求与中国的严格控制形成鲜明对比。 香港的稳定币监管(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与内地政策形成差异化策略。 8. 其他国家列支敦士登:自2020年起实施《区块链法案》(TVTG),为稳定币提供全面监管框架,MiCA实施后将进一步整合。要求储备透明、发行商许可和消费者保护。 迪拜(阿联酋):迪拜金融服务局(DFSA)近期批准了美元稳定币,鼓励其在支付和投资中的应用,监管框架与香港类似,注重创新。 印度:尚未制定稳定币监管框架,视其为货币主权威胁,可能导致“美元化”。监管环境不明朗,限制了市场发展。 韩国:近期暂停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转而支持商业银行开发韩元稳定币,显示出对私营稳定币的开放态度。 9. 全球趋势与GENIUS法案的比较共同点:储备透明度:全球大多数监管框架(如MiCA、新加坡、日本)均要求稳定币1:1储备支持,并定期审计,与GENIUS法案一致。 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各国均强调AML/CFT合规,GENIUS法案也要求发行商遵守美国财政部的FinCEN规定。 消费者保护:保护用户赎回权和资金安全是全球共识,GENIUS法案通过赎回机制和审计要求体现这一点。 不同点:监管灵活性:GENIUS法案的州级分权模式在全球较为独特,欧盟和日本更倾向于集中监管,香港和新加坡则采用沙盒模式。 货币主权:中国、印度等国担忧稳定币导致“美元化”,而GENIUS法案旨在强化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实施进度:欧盟、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监管已实施或即将实施,而GENIUS法案仍受政治分歧阻碍,短期内难通过。 全球影响:全球98%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但80%的交易发生在海外,显示出美元稳定币的全球影响力。GENIUS法案若通过,可能进一步巩固美国在稳定币市场的领导地位。 其他国家(如香港、欧盟)通过监管吸引发行商,GENIUS法案的灵活性可能使其更具竞争力,但需加快立法进程以避免落后。 10. 对全球加密市场的潜在影响市场增长:全球稳定币市场市值已超2000亿美元,监管的清晰化(如MiCA、GENIUS法案)将推动其在支付、汇款和DeFi中的应用。 监管竞争:各国通过宽松或创新友好的监管吸引发行商,美国若通过GENIUS法案,可能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美元主导地位:GENIUS法案的通过将增强美元稳定币的全球竞争力,但需警惕中国(数字人民币)和欧盟(欧元稳定币)的挑战。 风险管理:全球监管趋于严格将减少市场操纵和欺诈风险(如Terra/Luna),但可能提高合规成本,影响小型发行商。 11. 结论与展望全球稳定币监管呈现多元化格局,欧盟的MiCA、香港和新加坡的沙盒模式、日本的日元优先政策以及中国的禁令各有特色。GENIUS法案作为美国稳定币监管的核心提案,强调美元主导和州级灵活性,与全球趋势在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上保持一致,但其立法进度落后于其他地区。若GENIUS法案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通过,将为美国稳定币市场注入信心,吸引全球发行商并巩固美元的全球地位。然而,美国需加快立法步伐,以应对香港、欧盟等地的竞争。建议:发行商:密切关注GENIUS法案和MiCA的合规要求,优先选择监管友好的地区(如香港、新加坡)作为运营基地。 投资者:关注合规的稳定币项目(如USDC、PYUSD),警惕监管不确定性带来的短期波动。 政策制定者:借鉴欧盟和香港的经验,平衡创新与风险,加快GENIUS法案的审议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