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加密基础设施项目面临估值重塑 技术务实与生态协同成新焦点
加密基础设施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加密货币基础设施领域正经历显著的市场疲软。经过多年快速增长后,基础设施项目估值开始下滑,投资者态度更加谨慎。这反映了市场日益成熟,单纯依靠技术创新已难以获得高额估值。
当前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足。尽管技术有所进步,但尚未出现能支持全新应用类别的突破性用例。加密生态系统难以为成熟的Web2平台提供足够的价值主张,使其迁移到区块链。除去去中心化这一特性,这些平台几乎没有动力彻底改变现有运营模式。这一根本性的采用障碍导致交易和投机仍是大多数基础设施层的主导应用,限制了该领域的变革潜力。
许多基础设施项目过于关注前瞻性技术创新,而忽视了开发者的实际需求。他们往往过度追求隐私保护、信任假设、可验证性和透明度等核心功能之外的元素。这种超前的技术路线忽视了短期市场接受度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不仅增加了早期市场推广难度,也导致难以获得有效的用户反馈和验证。
基础设施项目的激增造成了一种矛盾局面 - 太多平台争夺过少的有吸引力应用。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大量使用率极低且几乎没有收入的"幽灵链",创造了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主要依赖代币增值而非实际价值。
例如,尽管ZKVM技术相当先进,但它提供的可验证性在现阶段并不能有效解决区块链面临的实际挑战,也无法推动更多Web2应用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因此,ZKVM技术目前更多是一种理想化而非实用的基础设施产品。
相比之下,云计算直接回应了市场上已验证的需求,即如何高效管理不同配置、时间和地点的服务器资源。这一需求本身已有成熟的市场基础,而云计算平台通过模块化、接口化的服务器资源、数据库管理和存储服务,直接满足了开发者在快速部署、弹性扩容与成本优化等方面的实际诉求。正因切实解决了企业和开发者的痛点,云计算技术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最终发展为支撑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健康的加密生态系统需要应用程序开发者和基础设施建设者之间的高效反馈循环。目前,这一循环已经断裂 - 应用程序开发者受到基础设施限制的困扰,而基础设施团队缺乏明确信号来了解哪些功能能够推动实际使用。恢复这一反馈机制对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基础设施开发仍然利润可观,市值排名前50的加密货币中有35个维护着自己的基础设施层。然而,成功的标准已经大幅提高 - 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同时展示具体用例、大量用户吸引力和引人注目的叙事,才能达到有意义的估值。
过去一年最成功的新基础设施
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先前周期主要集中在解决以太坊的局限性,各项目将自己定位为"更快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同时几乎不提供真正创新的功能。如今,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最近成功的项目引入了更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过去一年,通过TGE或大规模融资轮,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项目代表了一级和二级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新基础设施:
区块链基础设施
新兴基础设施
Web2和Web3的桥梁
核心观察与分析
基于对近期成功基础设施项目的分析,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核心观察:
市场成熟与估值重塑:从技术狂热到价值回归
当前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估值逻辑的转变。早期单纯依靠技术叙事和高FDV(完全稀释估值)吸引投资的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不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
许多项目呈现出高FDV、低流通市值(MC)和低交易量的特点。这预示着未来大量代币解锁将带来持续的抛售压力,即使项目取得技术进展,也可能因代币稀释导致价格下跌,进而侵蚀用户信心,形成负反馈循环。这表明,一个健全、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对于基础设施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技术本身。
估值天花板与退出挑战
即使是成功的项目,其估值似乎也面临着约100亿美元的隐形上限。这意味着对于投资者而言,获得超额回报(如100倍)需要在极早期(估值低于5000万美元)进入,凸显了时机和早期判断的重要性。市场不再轻易为纯粹的潜力买单,而是要求更明确的价值证明。
执行力压倒先发优势
并非所有开创了新叙事的项目都能获得最高估值。例如,虽然Double Zero、Story、Eigenlayer是各自领域的先行者,但许多后续项目通过更强的执行力、更好的市场时机或更优化的方案获得了相当甚至更高的估值。这表明在日益拥挤的市场中,高质量的执行、有效的市场策略和对时机的把握,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技术务实主义抬头:聚焦优化、融合与真实需求
基础设施的技术发展方向显示出明显的务实倾向,市场更青睐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现有范式或有效连接现实世界的方案。
"更快更便宜"的持续价值
尽管市场寻求突破性创新,但对核心区块链性能的优化需求依然强劲。Monad、Movement、Berachain和Solayer等项目通过提升现有虚拟机(EVM、MoveVM、SVM)的性能,而非引入全新范式,获得了显著估值。这表明在找到下一代杀手级应用之前,对速度、成本和效率的改进仍然是基础设施的核心价值点。网络层优化(如Double Zero)和安全增强(如Succinct、Eigenlayer)也属于此类。
拥抱现实世界,连接Web2
与现实世界应用和资产接轨的项目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Ondo、Plume聚焦RWA(真实世界资产),Story关注IP(知识产权)的可编程性,这些项目都获得了高额估值。它们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已被验证的Web2概念(如资产管理、IP商业化),并为其注入了可编程性、全球流动性和新的金融可能性,降低了用户的理解门槛,拓宽了应用场景。
DeFi与AI成为价值锚点
从目标用例来看,金融(DeFi、RWA)和人工智能(AI)是当前最受市场认可、能够支撑高估值基础设施的两大领域。这表明,能够为这两个高潜力领域提供底层支持的基础设施,更容易获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
部分新叙事遇冷
与此同时,一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基础设施叙事,如纯粹的游戏链、Rollup-as-a-Service (RaaS)、专门的验证层、多VM链、Agent链、部分DePIN和Desci等,在本周期内尚未诞生出十亿美元级别的领军项目。这可能反映了这些领域要么技术成熟度不足,要么尚未找到清晰的、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生态协同与精准叙事:价值放大的双引擎
除了技术和市场定位,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和进行有效的市场沟通,已成为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的关键杠杆
生态系统的网络效应
绝大多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项目都致力于构建或融入一个专用的生态系统。无论是L1/L2吸引开发者构建应用,还是像Eigenlayer那样为其他协议提供共享安全,都体现了网络效应的重要性。拥有多个可组合项目的生态系统能够创造出远超孤立解决方案的价值,形成正向循环,吸引更多用户、开发者和资本。
分层叙事,精准沟通
基础设施需要同时面向终端用户和开发者这两类核心群体,而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截然不同。对终端用户,需要将复杂技术转化为直观的"体验"故事(如交易速度快、成本低、使用便捷),强调技术带来的直接好处。对开发者,则需要深入讲解技术的"能力"(如性能指标、开发工具、可扩展性、安全性),提供专业、精准的信息以供评估。成功的项目往往能根据不同受众调整沟通策略,有效传递价值主张。
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未来投资机会
瞄准未被服务的Web2市场
最有前景的基础设施机会将针对区块链解决方案尚未充分服务的大型Web2市场。这些项目可以创建全球可访问的市场,同时引入改进的金融化机制。
创建新型基础设施类别
相比渐进改善现有基础设施,全新基础设施类别将产生显著价值,例如:
满足用户需求,稳定收入的基础设施
随着区块链行业走向成熟,基础设施的长期价值正逐渐回归其核心功能:满足真实用户需求并产生可持续收入。早期市场的热潮可能基于预期和技术叙事,但最终,无法有效服务用户并建立稳健经济模型的基础设施将难以维系。
持续的收入流是项目健康运作的血液,它不仅需要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还应为生态参与者(如代币持有者、验证者)提供实际回报,例如用于回购代币、激励参与者等。目前,部分头部L2如Base,Arbitrum已实现可观的协议收入。Base年手续费$27.5M,Arbitrum和OP在$7M左右。但由于本周期投资者偏好发生变化,其代币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体现了收入和估值之间的错配。目前头部Layer2 FDV是年协议收入的500x。他们正在通过回购代币等措施,修复这种错配。
缺乏收入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