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Cetus黑客事件复盘:DeFi项目如何避免技术与金融风险双重陷阱
Cetus Protocol 最近发布了一份黑客攻击安全复盘报告,引发了业内对 DeFi 安全问题的深入思考。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技术细节和应急响应过程,但在解释攻击根源时却略显模糊。
报告重点讨论了integer-mate库中checked_shlw函数的检查错误,将其定性为"语义误解"。这种说法虽在技术层面可以成立,但似乎有意将责任转移到外部因素上。
然而,深入分析后发现,黑客攻击的成功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错误的溢出检查、大幅位移运算、向上取整规则以及缺乏经济合理性验证。令人惊讶的是,Cetus 在这四个关键点上都出现了疏忽。
这次事件暴露了 Cetus 团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供应链安全意识薄弱:虽然使用了开源且广泛应用的库,但未能充分了解其安全边界和潜在风险。
缺乏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允许输入不合理的天文数字,没有设置适当的边界限制。
过度依赖安全审计:将安全责任完全外包给审计公司,忽视了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
这个事件反映了 DeFi 行业普遍存在的系统性安全短板:技术团队往往缺乏必要的金融风险意识。为了应对这一挑战,DeFi 项目应该:
随着行业的发展,纯粹的技术 Bug 可能会逐渐减少,但业务逻辑中的"意识 Bug"将成为更大的挑战。审计公司只能确保代码无误,而如何确保"逻辑有边界"则需要项目团队对业务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控能力。
未来,DeFi 行业的领先者将是那些不仅技术实力强劲,而且对业务逻辑有深刻理解的团队。他们需要在技术专长和金融洞察力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中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