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Web3创业前店后厂模式:香港深圳协作的机遇与挑战
Web3创业中香港与深圳的"前店后厂"模式探讨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在Web3创业圈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模式通常指在香港设立项目或公司,面向监管和海外资本,同时在深圳组织开发和部分运营环节,以享受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较低的成本。然而,这种模式的合规性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
模式存在的原因
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够存在,主要是因为监管机构不仅关注项目是否直接服务于境内用户,还会考虑项目实际运营、核心决策和资金管理的所在地。从表面结构来看,许多Web3项目将所有法律主体和业务注册在香港或其他海外司法辖区,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服务对象为香港及海外用户,同时在资金结算、牌照申请和市场宣传等方面也通过境外实体完成。
在底层开发方面,选择在深圳组建技术团队主要基于成本、效率和技术优势的考虑。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环,拥有成熟的技术研发基础和丰富的Web3人才储备。对很多项目来说,将底层研发外包到深圳是一种正常的商业选择,与传统互联网行业中"境外公司+境内外包开发"的模式类似。
潜在挑战
尽管"前店后厂"模式看似通过明确划分境内外运营职能避免了监管直接介入的风险,但实际上仍存在较高的合规敏感性。主要挑战在于Web3项目的技术开发、产品迭代与业务运营高度耦合,境内技术团队可能不仅承担开发工作,还会不可避免地介入代币设计、部分运营、数据处理甚至用户支持等环节。
监管机构不仅关注名义上的架构是否符合规定,还会深入审查项目实际的控制链条,包括谁在掌握核心运营权、资金流动决策权和用户数据管理权。如果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关键决策和资金处理仍集中在境内,即便项目主体注册在香港,服务对象限定为海外用户,也可能被认定为"实质性"利用境内资源变相提供非法金融服务。
此外,一些项目为了节省成本或提高效率,可能会将部分市场推广、社群管理甚至客户服务外包给深圳团队,这进一步模糊了境内团队与金融服务之间的界限。
应对建议
为降低法律风险,Web3创业团队在采用"前店后厂"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彻底切割境内外的核心控制链条。确保项目日常决策、资金流转、用户数据处理等核心环节由境外注册实体独立完成,避免将相关职能外包回境内团队。
避免技术研发与产品运营职能混用。明确界定技术团队的工作范围,严格将其与香港实体的合规团队、运营团队分开。
建立清晰的法律与合规防火墙。在专业法律人员的协助下,在合同层面、人员架构层面以及资金流动链条上与境内团队设立明确的隔离机制。
提前做好各司法辖区合规备案。如果项目主体注册在香港,建议尽早申请相关牌照,确保所有面向用户的金融服务行为在合规框架内运行。同时避免在中国大陆开展任何推广营销、社群运营、支付结算等活动。
尽管"前店后厂"模式可作为一种现实选择,但前提是团队必须真正做到境内外资源与权责的清晰隔离。然而,在现有监管政策下,该模式并非最佳长远方案。随着监管日趋严格,风险也必然随之上升。
因此,建议中国创业者考虑真正实现"出海"模式,将技术研发、公司治理与金融运营整体落地境外,并接受境外监管机构的合规管理,以确保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