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Transformer引领AI大模型时代 百模大战风起云涌
AI大模型时代:Transformer的崛起与百模大战
上个月,AI界掀起了一场"动物大战"。一方是Meta的Llama(美洲驼),另一方是名为Falcon(猎鹰)的大模型。这两个模型在开源LLM排行榜上你追我赶,轮番登顶。
有趣的是,Falcon的开发者并非科技巨头,而是阿联酋的一家研究所。该国官员表示,他们参与AI竞赛是为了"颠覆核心玩家"。如今,只要有足够财力,几乎所有国家和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的大语言模型。
这场"百模大战"的背后,是2017年谷歌发布的Transformer算法。它解决了机器理解长文本的难题,使大模型从理论研究变成了工程问题。如今,无论是GPT还是其他模型,都建立在Transformer的基础之上。
Transformer的出现,大大降低了AI研发的门槛。只要有足够的算力和数据,任何公司都能训练出一个大模型。这也导致了当前百花齐放的局面 - 据统计,中国的大模型数量已超过美国,达到130个。
然而,能否在AI时代成为巨头,关键不在于简单地堆砌参数。Meta的Llama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活跃的开发者社区。而GPT-4之所以遥遥领先,则源于OpenAI强大的科研实力。
目前,大模型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盈利问题。高昂的算力成本,使得许多公司在AI上亏损严重。据估算,全行业每年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可能超过收入1250亿美元。
因此,未来的竞争或许不在于谁的模型参数更多,而在于谁能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真正将AI转化为生产力。正如iPhone 4的成功不在于处理器,而在于丰富的应用生态,AI行业未来的赢家,很可能也是那些能够提供实用解决方案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