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以太坊面临十字路口:价格下跌与基础面挑战考验生态未来
以太坊处于十字路口:价格与基础面均面临挑战
前言
dba联合创始人Jon Charbonneau在去年年末发表文章《Etherum's North Star》,指出以太坊缺乏明确的"北极星"目标。Jon早前也表示,连以太坊内部也无法就其核心产品达成一致。
本轮周期以来,社区对ETH价格表现不佳的讨论不断。ETH价格不仅反映市场情绪,更是以太坊能否统一社区愿景、平衡去中心化与性能、巩固智能合约平台龙头地位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讨论笔者认为以太坊出现的一些问题。
ETH价格的重要性
尽管EF技术人员对社区不满ETH价格的行为反感,认为他们是短期投机者,但过度回避价格讨论也是糟糕的。ETH价格很重要:
ETH价格是一面镜子,应该得到EF的重视。
去中心化与竞争的相对性
去中心化和竞争都是相对的概念。以太坊面临的主要竞争:
作为价值存储资产:与比特币相比,ETH价值存储属性仍大幅弱于比特币。
作为智能合约平台:面临来自Solana、Sui等Layer1的激烈竞争。从交易量、活跃地址等数据看,以太坊显现颓势。
Solana等对手在技术、文化、注意力捕获等方面都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以太坊基金会的选择
社区对Aya转任EF主席存在分歧。批评者指出其任内以太坊开发缓慢、支持不足,以及"放任主义"导致EF未能积极协调生态资源。
Aya主张EF角色是"园丁"而非"控制者",倡导适应式增长和去中心化领导。但在系统衰退阶段,这种理想主义难以服众。
EF需要平衡理想主义与实际需求,更积极地应对社区关切。
"以太坊是生态而非公司"
Vitalik强调以太坊是去中心化生态,而非公司。但这导致难以设立指标衡量效率,系统目标发散。
尽管如此,公众仍倾向于以公司方式对以太坊估值。从基本面数据看,以太坊momentum已不再强劲。
EF的"协调而非主导"方法在实际中可能导致低效和高摩擦。
结语
当前周期以太坊未被市场青睐。其理想主义需要真实用例和社区支撑。
建议:
作为以太坊爱好者,笔者对现状感到惋惜,但也乐见挑战者的出现。希望以太坊能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