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科技巨头角逐稳定币市场 香港监管框架引领数字金融新格局
两大科技巨头竞逐稳定币牌照:数字金融新格局正在形成
近期,两家国内科技巨头相继宣布计划申请稳定币牌照,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一动向不仅反映了企业在数字资产领域的雄心,也预示着稳定币在全球支付和投资场景中的巨大潜力。本文将探讨这两家企业申请稳定币牌照的背后原因及其对行业的潜在影响。
稳定币市场的蓬勃发展
稳定币作为一种价值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因其低波动性和高效跨境支付能力,受到企业和机构的青睐。据统计,2025年全球稳定币市场总市值已突破25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可能达到万亿美元级别。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于2023年启动了稳定币监管框架,并将于2025年8月正式实施《稳定币条例》,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
两大巨头的战略布局
电商巨头:深耕跨境支付
某电商巨头通过其子公司率先进入香港稳定币监管沙盒,测试跨境支付和投资交易等场景。这一战略与其电商生态密切相关。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商平台,该公司拥有庞大的供应链和跨境电商业务,稳定币可以显著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和时间。例如,稳定币能实现实时结算,解决传统银行体系中跨境支付的延迟问题。
此外,该公司在区块链技术上已有深厚积累。其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平台已应用于供应链金融和物流追踪,申请稳定币牌照是技术延伸的自然一步。这一布局还可能与其国际化战略挂钩,通过稳定币增强在东南亚等市场的竞争力。
支付巨头:全球视野的新棋局
另一家科技巨头作为国内最大移动支付平台的母公司,覆盖超10亿用户。其国际业务子公司和区块链业务子公司分别计划在香港、新加坡和卢森堡申请稳定币牌照。这一布局与其全球支付战略密不可分。该公司在跨境支付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其迫切需要更高效的工具,而稳定币被视为解决跨链、跨币种支付痛点的理想方案。
该公司还在区块链技术上持续发力。其开发的区块链网络可作为稳定币交易的结算层,进一步提升效率。此外,公司与国际银行的合作表明其在储备管理和区块链平台上的探索,为发行稳定币奠定了基础。
共同驱动:监管与市场双重利好
这两家企业竞相申请稳定币牌照的背后,既有监管环境的推动,也有市场需求的驱动。香港的《稳定币条例》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合规框架,降低了进入数字资产市场的风险。与此同时,全球对稳定币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在机构采用和跨境支付场景中。
此外,国内企业对数字资产的谨慎态度正在转变。尽管内地对加密货币持限制政策,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为企业提供了试验场。这两家公司的举动表明,它们希望通过合规化路径,在全球数字金融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这两大巨头的稳定币布局将对数字金融生态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这将推动稳定币在主流金融中的接受度,加速其从加密交易工具向日常支付手段的转型。其次,两大巨头的入局可能引发更多科技企业跟进,形成行业竞争新格局。
未来,随着香港、新加坡等地监管框架的完善,稳定币市场将迎来更多创新应用,如供应链金融、资产代币化和跨境投资等。这两家公司凭借其技术积累和用户基础,有望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包括合规成本、技术整合以及全球监管协调的不确定性。
结语
这两家科技巨头申请稳定币牌照的战略布局,是国内企业在数字金融领域的重要一步。借助香港等地的监管优势和全球稳定币市场的增长潜力,它们正加速构建以区块链为核心的金融生态。无论是跨境电商赋能,还是全球支付野心,稳定币都将成为它们撬动未来的关键杠杆。这场数字金融的赛跑才刚刚开始,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