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CEX与DEX永续合约大战:Hyperliquid、Binance、OKX算法剖析
CEX与DEX的永续合约之战:Hyperliquid、Binance、OKX算法对比
2025年3月,JELLYJELLY合约在Hyperliquid平台上引发了一场市场动荡。该合约价格在短时间内暴涨429%,即将触发大规模清算。如果发生清算,空头仓位将被打入链上流动性金库HLP,造成巨额浮动亏损。与此同时,某大型交易平台罕见地迅速上线了JELLYJELLY的永续合约交易。
在局势即将失控之际,Hyperliquid验证者紧急投票介入,强制下架、平仓并冻结交易,引发了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质疑。
这一事件不仅成为加密社区热议的焦点,也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上,价格究竟由什么决定?风险又该由谁来承担?算法真的能保持中立吗?
本文将以JELLYJELLY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三大平台在永续合约核心机制 - 指数价格、标记价格、资金费率方面的算法差异,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金融理念与风险传导机制。我们将看到不同算法如何塑造交易风格,服务不同类型的操作者,以及如何影响交易者在市场风暴中的生存能力。
这不仅是对合约技术的剖析,更是一场关于市场秩序设计的哲学较量。
永续合约交易概述
永续合约交易主要由三个关键要素构成:
指数价格:追踪现货市场价格变化,是理论基准。Hyperliquid称之为预言机价格(Oracle price)。
标记价格:用于计算未实现盈亏、爆仓等关键事件的决定性价格。
资金费率:连接现货与合约市场的经济机制,引导合约价格向现货回归。
三大平台在这些核心机制上采用了不同的算法:
Hyperliquid的指数价格完全独立于自身市场,由验证者节点构建,使用加权中位数法对抗极端价格波动,更新频率为3秒一次。
标记价格算法融合了三个来源:Oracle价格与合约中价之差的150秒指数移动平均;平台自身的买一、卖一与最后成交价的中位数;多家大型交易所的永续中价加权中值。
资金费率算法引入了溢价指数,每5秒取样,按每小时均值计算,防止短时剧烈波动。在极端情况下,资金费率可高达4%/小时。
某大型交易平台的标记价格算法基于合约市场的买一/卖一中间价、成交价格和冲击价格的中位数。资金费率依赖较长的结算周期(通常8小时),结合订单簿深度模拟大额市价单的冲击买卖价。
另一家交易平台采用更简单直接的方法,仅使用盘口买一/卖一中间价作为标记价格来源。资金费率算法基于盘口价格偏差计算,结算周期同样较长。
这些算法差异反映了各平台的不同交易哲学和风险管理策略。
算法决定命运:不同平台适配的交易策略与背后金融哲学
永续合约市场可以视为一场无声的战争,不同平台的价格算法、清算逻辑与资金机制,构成了这场战争中的"作战教义"。三家平台体现了三种不同的金融理念和价值观。
某大型交易平台:制度理性者的设计
整体设计偏向"制度化、温和化",核心理念是"让市场可预期"。这与量化金融学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精神高度契合,假设市场大体是理性的,可以通过统计建模来驯服。
机制体现:
这种稳健的建模思维吸引了追求稳定收益、风险可控的机构投资者和中长线交易者。
另一家交易平台:交易本能者的设计
策略设计接近"快、狠、准",其哲学是"市场就是人性的反映"。这与行为金融学逻辑一致,接受市场是非理性的,交易者是情绪化的。
机制体现:
这种机制天然吸引了高频交易者、"插针党"和短线交易员。他们不惧怕波动,反而需要波动来获利。
Hyperliquid:链上结构主义者的设计
试图打造一个全新的金融范式:去中心化治理+可编程价格机制。其哲学是:算法不是预测市场,而是设定秩序。
机制体现:
Hyperliquid践行的是一种制度结构主义的金融哲学 - 即使世界是混乱的,但只要算法规则足够透明且不可更改,就可以构建出一种相对"中立"的市场秩序。
结语
价格是交易的表象,算法是交易的秩序。不同的系统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建立市场信任:有的选择稳定为锚,有的选择波动为锚,还有的试图将一切写入链上合约。
然而,当市场处于极端情境时,算法会退场,人必须登台。JELLYJELLY事件表明,即使是去中心化系统也需要临时的"中央银行"来接手仓位。最终,价格不是由"算法决定",而是由我们选择相信谁来决定。
在未来的金融世界,算法将继续扩展其疆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写入代码的逻辑背后,都投射着一个价值判断的影子。无论是追求自由、公平还是透明,人终究要为自己的价值观负责。
让我们始终怀着敬畏市场的心,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