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阿联酋、新加坡稳定币监管框架对比:异同点深度剖析

robot
摘要生成中

全球视角:欧盟、阿联酋和新加坡稳定币监管框架对比分析

近年来,随着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各国和地区纷纷出台相关监管政策。本文将聚焦欧盟、阿联酋和新加坡三地,对其稳定币监管框架进行深入比较分析。

Web3 律师深度解读:一文详解欧盟、阿联酋、新加坡三地稳定币监管框架

一、欧盟

1. 监管进程与规范文件

欧盟于2023年6月正式发布《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旨在建立统一的加密资产监管框架。其中关于稳定币发行的规则已于2024年6月30日生效。

2. 监管部门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和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ESMA)负责制定监管框架,并对重要稳定币进行监管。各成员国主管当局也拥有部分监管权力。

3. 监管框架核心内容

a) 稳定币定义

MiCA将稳定币分为两类:

  • 电子货币代币(EMT):仅参照一种官方货币来稳定价值的加密资产。
  • 资产参考代币(ART):参照包括一种或多种官方货币的价值组合来稳定价值的加密资产。

算法稳定币不属于EMT或ART范畴,实际上被禁止。

b) 发行人准入门槛

ART发行人需获得成员国主管当局授权或为符合条件的信贷机构。MiCA对不同规模的ART采取分层监管:

  • 小规模ART(流通价值<500万欧元或仅面向合格投资者):豁免发行人资质要求,但需起草白皮书并通知主管当局。
  • 中等规模ART(500万-1亿欧元):需满足发行人资质要求,完成授权申请。
  • 大规模ART(>1亿欧元):除满足发行人资质要求外,还需承担额外报告义务。

所有ART发行人需满足最低自有资金要求。

c) 币值稳定机制与储备资产维持

ART发行人需:

  • 始终维持足够储备资产,覆盖风险并满足赎回需求
  • 将储备资产与自身资产隔离,交由第三方托管
  • 投资储备资产时须选择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d) 流通环节合规要求

  • ART持有人有权随时赎回
  • 对ART最大流通量设限
  • 重要ART需承担额外义务,如实施风险管理薪酬政策、流动性管理和压力测试等

Web3 律师深度解读:一文详解欧盟、阿联酋、新加坡三地稳定币监管框架

二、阿联酋

1. 监管进程与规范文件

2024年6月,阿联酋中央银行发布《支付代币服务条例》,明确稳定币定义和监管框架。

2. 监管体系

采用"联邦-酋长国"双轨并行的监管体系:

  • 阿联酋中央银行负责联邦层面监管
  • DIFC和ADGM两个金融自由区拥有独立法律体系和监管机构

3. 监管框架核心内容

a) 稳定币定义

定义较为宽泛:"一种旨在通过参考法定货币或以相同货币计价的另一种稳定币的价值来维持稳定价值的虚拟资产。"

b) 发行人准入门槛

申请人需:

  • 在阿联酋注册成立的公司法人
  • 获得中央银行许可或注册
  • 满足初始资本要求
  • 提供必要信息和文件

c) 币值稳定机制与储备资产维持

  • 建立系统保护和管理储备资产
  • 将储备资产以现金形式存放于独立托管账户
  • 储备资产价值不低于流通中稳定币法定货币面值总额
  • 聘请独立第三方进行月度审计

d) 流通环节合规要求

  • 禁止支付与持有时间相关的利息或福利
  • 持有人可随时赎回稳定币
  • 遵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规定
  • 保护用户个人数据

Web3 律师深度解读:一文详解欧盟、阿联酋、新加坡三地稳定币监管框架

三、新加坡

1. 监管进程与规范文件

  • 2019年12月:《支付服务法》明确支付服务提供者相关规范
  • 2023年8月:正式发布《稳定币监管框架》,适用于与新元或G10货币挂钩的单币种稳定币

2. 监管部门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负责监管

3. 监管框架核心内容

a) 稳定币定义

《稳定币监管框架》仅规范在新加坡发行且与新加坡元或G10货币挂钩的单币种稳定币。

b) 发行人准入门槛

申请MAS许可需满足:

  • 基本资本要求:不少于年度运营费用50%或100万新元
  • 业务限制要求:不得从事交易、资管等其他业务
  • 偿付能力要求:流动性资产满足正常提现需求或高于年度运营费用50%

c) 币值稳定机制与储备资产维持

  • 储备资产仅限现金、现金等价物、短期高评级债券
  • 成立基金并开设隔离账户,分离自有资金和储备资产
  • 储备资产每日市值须高于稳定币流通规模

d) 流通环节合规要求

稳定币发行人需在5个工作日内按票面价值赎回持有人的稳定币。

Web3 律师深度解读:一文详解欧盟、阿联酋、新加坡三地稳定币监管框架

总结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欧盟、阿联酋和新加坡在稳定币监管框架上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

  1. 共性:三地均高度重视稳定币监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管框架,涵盖发行人准入、储备资产管理、流通环节合规等方面。

  2. 差异:

    • 监管制度:欧盟采用统一框架,阿联酋采用双轨制,新加坡则由单一监管机构负责。
    • 稳定币定义:欧盟细分为EMT和ART,阿联酋定义较宽泛,新加坡仅限单币种稳定币。
    • 监管力度:欧盟对不同规模稳定币采取分层监管,新加坡对储备资产限制最为严格,阿联酋相对灵活。

总的来说,这三地的稳定币监管框架都体现了对金融稳定和投资者保护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各自金融环境和监管理念的差异。随着稳定币市场的持续发展,未来各地监管框架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和趋同。

Web3 律师深度解读:一文详解欧盟、阿联酋、新加坡三地稳定币监管框架

Web3 律师深度解读:一文详解欧盟、阿联酋、新加坡三地稳定币监管框架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