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Movement空投启示录:重新审视项目评估和参与策略
Movement空投意外成为"大毛",重新思考空投策略
在加密货币领域,空投常被视为获取潜在收益的机会。然而,最近Movement的空投案例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包括我在内。这次经历促使我反思了自己的空投参与策略。
我之前制定了一套参与空投的准则:
按照这些标准,Movement似乎并不符合参与条件:
首先,它仍处于测试网阶段。历史经验表明,测试网项目极少出现高价值空投。多数项目倾向于在主网上线或接近正式发布时进行大规模代币分发。
其次,Movement设置了大量任务,这种复杂的参与机制与高价值空投的简洁原则不符。回顾过去的成功案例,鲜有项目采用如此繁琐的空投规则。
最后,在众多公链项目中,Movement并不特别突出。Move生态系统已有Sui和Aptos等知名项目,按照"只参与领先项目"的原则,Movement作为后来者,大规模空投的可能性本应较低。
尽管如此,Movement的空投结果出乎意料,这表明我的策略仍有改进空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需要彻底调整方法?我认为Movement的案例可能是一个特例,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考虑到个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盲目参与所有项目的"撒网式"策略可能会得不偿失。然而,我确实需要提高对某些特殊项目的敏感度,尤其是那些背景雄厚的项目。
未来,我可能会采取更灵活的方法:对于投资背景强大的项目,即使不完全符合我的标准,也值得小规模参与。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完全错过潜在的高回报机会,减少事后的遗憾。
总的来说,参与空投不仅需要策略,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直觉。在保持谨慎的同时,适度参与一些有潜力的项目,可能是更平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