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香港Web3监管新格局:全面合规时代开启 东西方博弈加剧
Web3监管新格局:香港正式启动全面合规时代
近期,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清退政策正式落地,非合规交易所将停止运营。随着期限临近,约半数VATP申请者已退出,引发市场讨论。有观点认为这标志着香港Web3时代的终结,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监管应该以何种姿态迎接Web3的到来?
实际上,香港作为东方Web3的桥头堡,其与西方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Web3进入全面合规新十年
纵观全球主要Web3金融市场,日本是监管领域的先行者。自2014年Mt.Gox事件后,日本逐步启动监管,并于2017年引入数字货币交易所牌照制度。经过10年发展,日本已有23家获批数字货币交易所,多为本土企业。日本的监管要求与香港有相似之处,如资产分离和定期审计等。得益于严格规定,日本交易所在FTX事件中受影响较小。
新加坡和美国则在2022年三箭资本和FTX事件后加强了监管。美国虽然没有完全合规的交易所,但上市公司Coinbase较为合规,近期业绩显著增长。其他离岸交易所如某交易平台和某平台在FTX事件后面临监管挑战。
可以看出,监管正逐步深入垂直领域,成为一项精细工作。日本和新加坡曾被认为监管过严,但随着政策完善,两地Web3生态越发活跃。美国近期也发布了FIT21监管框架,为数字资产定义和分类提供了指导。
全球监管机构都在积极参与Web3监管。无论起点如何,各司法管辖区最终都将走向精准监管。从交易所持牌数量来看,各地本土企业占比普遍超过70%,监管更倾向于支持本地企业发展。
这对离岸交易所构成了挑战。草莽时代,它们可以在宽松环境下服务近2亿用户。但如今,某交易平台即使支付高额罚款也要寻求合规。其他如某平台等交易所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牌照相对较少。
加密市场的"监管套利"时代已经结束,合规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比美国的"先展业后处罚"模式,香港采取"先持牌后展业"的原生监管方式,直接跳过了野蛮生长阶段。自2022年香港出台Web3监管政策以来,全面合规的号角已经吹响。截至2024年6月1日AMLO牌照正式实施,非正规交易所完成清退,仍有超过半数申请者留在市场。已获牌照的交易所如某交易平台等,交易量已突破4400亿港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因此,部分交易所的退出并不值得过度悲观。从历史角度看,这只是香港与其他监管辖区一样,正在经历的必要清理阶段。更重要的是,5月31日政策标志着香港已经解决了"交易所"这一资金集中度最高、最复杂的监管难题,为全面监管奠定了基础。
东西方的Web3博弈
监管完善后,香港Web3发展的下一阶段已经开始。四年前,有专家预测未来政治冲突将集中在人工智能和加密技术之间。如今AI和Web3势头均已兴起,美国和香港被视为Web3行业东西方的桥头堡,两地监管态度的博弈将引领全球Web3发展方向。
与AI不同,Web3时代的垄断式监管已不可行。Web3构建了更多基于网络经济的商业体,可以轻易跨越物理边界提供服务。未来,政治领导力可能更接近企业家精神,只有足够友善的环境才能吸引资金与人才流入。监管方需要适应Web3,而非单纯地对Web3进行监管。
美国近期态度已经明显转变。加密货币话题首次成为美国政坛焦点,大量选民在投票时会考虑候选人对加密货币的立场。有政客甚至呼吁"确保加密货币的未来发生在美国"。
东西方博弈格局已成型,ETF成为一个明显的竞争领域。美国对ETH ETF态度的急剧转变,可能部分源于香港在4月已率先推出ETH ETF。虽然目前香港与美国ETF规模存在差距,但作为全球最大离岸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有望随着生态完善吸引更多机构参与。
未来,ETH ETF作为可质押的生息资产,其发展将成为博弈的重点。以太坊转向POS后,质押可产生约4.5%的年化收益。如果香港率先推出带Staking功能的ETH ETF,将使其成为盈利性投资,甚至可能成为"数字美债",吸引力可能超过比特币ETF。
Web3行业发展与当地文化底蕴密切相关。相较于外向多元的西方,东方文化更显内敛谨慎,但并不意味着落后。香港已发布多份详细的监管文件,涵盖交易平台运营、反洗钱等多个方面,比美国现有监管更为清晰成熟。
随着牛市到来,新一批Web3富豪将诞生。香港凭借其"东方神秘力量"优势,有望吸引更多大陆和华侨Web3人才及资金。
未来周期将见证Web3与传统金融的多维度融合,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活力。香港证监会已表示可能向散户开放STO和RWA投资,进一步拓宽虚拟资产市场。港元稳定币和场外虚拟资产交易监管框架也在推进中。全链路打通后,Web3将为香港市场带来新的生机。
在这个历史浪潮中,交易所将成为香港Web3生态的重要基石。留存的持牌交易所不仅经营交易业务,还将在ETF发行、RWA、STO和OTC等业务中扮演关键角色。某交易平台等平台已在ETF发行中担任托管方,为发行方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正是因为交易所的重要性,部分未能达到监管要求的离岸交易所被迫退出香港市场。这也体现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行业规律。
面对香港Web3监管的变化,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从历史和全局角度来审视这一过程。发展总有起伏,香港正经历监管调整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其Web3发展的终结,相反可能是更加规范、健康发展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