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GameFi行业三阶段发展路线图及投资布局策略
GameFi行业的发展阶段与投资布局
当前GameFi市场处于过热状态,主要由不理性资金和新用户支撑项目价值和币价。一旦市场调整,币价和游戏内资产价值下滑,整体游戏经济将面临严峻考验。用户和资金很可能转向其他领域,当前的繁荣必将迎来一波大幅调整。
作为一级市场投资者,即使在GameFi火热的当下也需要冷静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为下一波浪潮做好投资布局。
GameFi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GameFi 1.0 - 以赚钱为主
当前阶段的GameFi项目以赚钱为主要卖点,游戏性和精致度更多是锦上添花。符合这一阶段的完整项目应具备以下特点:
即使游戏画质一般或游戏性不佳,也不影响这一阶段GameFi的核心卖点。
对一级投资者而言,更关注的是团队是否有长期经营的理念。最佳策略是寻找估值较低、愿意长期投入且有能力在牛市赚取足够收入的项目,这样能确保项目在熊市也能持续运营并不断迭代产品与机制,增加召回流失用户的概率。
如果项目机制设计和产品质量好,且营销推广能力强,前期会吸引大量为赚钱而来的用户。项目在几个月内通过销售角色NFT或盲盒就可能获利数百万美元。即使游戏可能还未上线,一二级投资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综上所述,这一阶段的项目我们更关注:
对于第一点,我们关注项目的基因。对东南亚GameFi项目而言,我们更关注其是否具备当地推广能力和营销资源,包括公会与意见领袖资源。
这类项目对风险投资资金需求较小,更愿意将投资额度让给不同地区的意见领袖和社群。能否为游戏机制提供有效建议并提供有力营销资源,成为基金参与的关键。
东南亚GameFi项目质量参差不齐,有许多代币设计和私募投资额度分配存在问题的项目。这类项目会在融资后迅速上线并快速获利,通过市值管理拉出数十倍币价涨幅吸引散户投入,并在一个月内收割离场。
一二级投资人想在资本结构中找到熟悉的投资机构背书较为困难,因为这类项目的投资人多为当地风投或社群。这也是我们今年初就与越南某公链开展深度合作的原因,共同投资和加速了多个项目,通过当地强大的合作伙伴确保了项目质量和长期经营态度。
对于第二点,我们关注赚钱机制设计。尽管这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但大部分项目并没有做好。当前许多GameFi项目是由传统游戏工作室转型,代币经济大多是抄袭现有项目的白皮书。考虑到这些问题,在做投资决策时需要关注:
这类游戏常需要靠前期一定程度的拉盘来吸引用户。如果代币分配和解锁时间设计不当,可能导致抛压过重,无法通过币价吸引二级市场用户关注。
风险
这一阶段的游戏极有可能在出现新增用户数量放缓、机制设计崩溃、项目方突然更改机制或大盘回调等问题时,对当前的明显溢价造成剧烈调整。更不用说多数游戏为进行市值管理只有极小的流通盘,容易导致币价短时间内剧烈波动,甚至一夜归零。即使是某些头部项目也无法确定熊市对其现有生态和经济体系的影响。
牛市启动的游戏在币价下滑时,经济体系和关键参数都可能短期失灵,用户回本周期延长,资产价值快速贬值,会对项目可信度造成巨大打击,游戏用户会大量流失且难以召回。这也是许多游戏试图让用户不断在项目中累积资产,增加用户离开成本的原因。
好消息是,在熊市中GameFi仍会有一席之地。毕竟熊市资金紧张,市场行情也不好,玩游戏赚钱是打发时间和白嫖的好方式之一。在熊市启动的GameFi项目仍有巨大潜力,只是一二级资金会开始向能解决"玩赚"问题的迭代项目和新叙事转移,行业整体向下一个主旋律前进。
第二阶段:GameFi 2.0 - 解决单一游戏经济问题
这一阶段对游戏基础质量和代币经济有更高要求,低质量的"玩赚"GameFi会沦为小部分高风险爱好者的短期投机工具。我们会更关注能解决单一游戏内经济机制问题,以及具备社交属性的付费游戏项目。
即使是头部项目也会遇到新用户增长放缓、NFT资产过剩、所有人收益下滑的问题。某些项目做得好的地方在于各项数值设计良好,同时经济活动链路和获取报酬周期较长,每个用户都需要一定投入和时间沉淀才能长期获益。但再长的链路经济体系如果只在单一游戏内循环,游戏内外的因素都可能一瞬间影响项目成败。
避免代币价值只在单一游戏内循环的机制会是这个阶段优质的标的,具备更好的叙事。
解决的第一个思路是建立多游戏互通的经济生态,例如某些平台通过强大的开发团队快速在自己平台上发行多款游戏,通过流量和平台资金吸引开发者使用平台工具开发,代币的经济体系贯穿平台上的各个游戏而不只限于单一游戏。又如某些项目通过用户购买土地和提供开发工具,期待用户创作内容为平台不断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和应用来支撑币价。
另一种是投资游戏孵化平台。下个阶段的潜在叙事之一是游戏互通性,同一孵化方除了能保证品质与机制外,在未来能有更低的合作摩擦成本。例如,某些平台陆续推出的多款游戏。这种思路能减缓经济体系失灵的状况,用时间换取空间。
单一游戏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多数GameFi靠消耗新用户不断带入游戏生态外的资金来提供所有人获利的收益,游戏本身只是包装和媒介而非真正目的,没有提供真正的游玩价值。
因此另一个思路是让用户感受到游戏即目的,愿意付费玩游戏。除了新用户带来的资金,现有用户在游戏内的"消费"也能解决当前的游戏经济困境。此类游戏同时才有转向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价值,否则DAO依然是吸引用户质押平台代币解决抛压的短期手段。
若能吸引用户愿意在游戏内消费,大资金投资制作高质量游戏也是一条路。但加密圈外已有许多顶级3A游戏可供选择,用户没必要花时间去理解加密机制。因此游戏是否具备社交属性以及是否加密原生会是我们额外关注的地方:
能体现这方面价值的游戏都是极有价值的投资标的。
然而此阶段不管是要开发出创新机制平台还是高质量且具备社交元素的游戏,单一开发团队可能缺乏足够资源,我们预期有资源的中大型开发商会在这阶段开始发力。但对于要开发数年才能上线的超高估值游戏我们当前持谨慎态度。
原因在于GameFi的发展迭代还不够清晰,每半年都可能在游戏性/机制/代币模型/拓展性有巨大变化,几年后才上线的单一经济系统游戏风险较大。再者多数项目币价上线当下已被透支,因此,在逻辑更清晰时再投资类似项目也不晚,毕竟市场上不可能永远只有一款3A GameFi大作能成功。
此类项目优势在于会有业内最知名投资者阵容,感知市场变革的速度也就会更快,能够在最合适的时候上线游戏并且调整经济模式以符合该时间市场的潮流。同时项目基本保证一定交付不会跑路,一般最差都会选择软跑路(币价下跌,交给基金会)。
其他关注点
游戏与公会的工具
GameFi发展需要时间迭代,如果看好GameFi的用户与资金,更保险的是投资游戏与公会的工具。可以拆分为专注于解决当前各方参与者的问题,包含玩家、公会与项目方。如为用户提供数据展示与钱包中游戏资产收益测算的工具,提供游戏道具租赁与公会间借贷的平台,给项目方提供DAO解决方案等。
我们预期NFT与游戏金融会有更深度的融合,需要更多专注于金融延伸的场景让当前割裂的游戏资产与资金有更强的流动性。如提供NFT抵押借贷、NFT跨链解决方案等。
打通游戏的数据标准/物理引擎
付费玩游戏与多游戏平台虽然能缓解单一游戏的经济困境,但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将每个游戏都仅作为一个超大经济系统中的一环,也就是所谓的元宇宙经济体系。
举例来说用户可能在A游戏通过创作、设计或写作等方式贡献生产力,提供价值获取资金,接着到高质量、高游戏性的B游戏消费。如同在现实世界一样,此时游戏之间资产与价值若能流通,就能解决现有"玩赚"经济链路过短且单一的问题。
因此NFT与游戏数据标准,以及对应的物理引擎让采用的游戏都能有一样的物理响应,会是下阶段能承接所有GameFi价值的底层项目,此类型基础设施建设好后第三阶段的元宇宙才有了可能。
第三阶段:元宇宙的尝试
这一阶段开始是人类向虚拟经济生活的尝试,GameFi作为最易理解的元宇宙应用会成为其导流工具。用户是否可以在虚拟世界提供生产力来换取资金,在不同但互通的应用中消费或进行金融行为,甚至与现实中的自己产生交互是我们当前对GameFi最终极的想象。
当然元宇宙已经有过多的渲染与幻想,目前没人可确定最终其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以及需要多久去构建。元宇宙基础设施建设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该阶段的投资思考不在此处展开。
结论
综上所述,以赚钱为主的游戏即是一种分发项目代币的方法。对于不想花太多时间研究DeFi或大部分非加密原生用户而言,是一个更友好和熟悉的获取项目代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