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因具买卖价差与收益性质,被多国税务机关认定为资产或财产,交易、兑换及持有过程中产生的获利需依法纳税。此举除堵塞逃税漏洞外,也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及保障投资大众权益。
美国将虚拟货币视为财产,对交易利得、挖矿收入与空投实施资本利得税。日本则按个人所得课征累进税率,最高可达 55%。新加坡对个人持有无税收,但企业经营须纳税。中国尚未统一税收标准,但监管趋严。中国台湾(以下简称台湾)虽无专门法,已通过查税与补报机制,收紧治理。
台湾财政部将虚拟货币列为“财产交易所得”,凡有出金并实现获利均需申报综合所得税。2024 年底税局查获逾新台币 1.3 亿元的短漏报,补征罚款超过 3,400 万元。质押与 DeFi 收益等利息收入未来也有可能入税范围,已进入严格查核阶段。
包括买卖所得、支付与兑换法币产生的利得、挖矿及空投收入,以及越来越普遍的质押与 DeFi 利息。投资者若未及时申报,可能面临补税、罚款甚至法律责任。
重点在完整记录每笔交易资料,包括时间、币种及价格换算成本国货币等。可使用 CoinTracking、Koinly 等工具辅助生成报税报表,必要时请求专业会计师或税务顾问协助报税,做到透明申报,避免税务风险。
普遍误解包括只要未兑现即无需课税、依赖交易所未申报资料、忽略空投和 NFT 收益、跨国交易不需申报等。实际上,不论是否撤销持有,而盈利即属应税收入,全球所得原则同样适用。
虚拟货币课税正成为产业合规的基本要求,投资者切勿心存侥幸。透过及时、完整的记录与申报,合法纳税不仅能保护自身权益,更利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保持对政策变动的关注和运用专业工具,是达成合规投资的关键。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