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發現一個殘忍真相:過度操心家人,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莊子》有言:“ 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這世間最消耗心神的,莫過於揣着自己的尺,去丈量別人的人生。
人們總把幹涉當作關切,把掌控誤作深情,以爲層層疊疊的 “爲你好”,能織成庇護他人的網。
卻不知過度的插手,恰似給樹苗捆上鐵架 —— 你以爲在抵御風雨,實則讓根系失去了向大地深扎的力量。
關係的裂縫,往往就從這密不透風的 “善意” 裏滋生,不是人心難暖,而是越界的溫度,終會灼傷人與人之間的邊界。

0 1越幹涉他人,越背離初心
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 “課題分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跋涉的河流,若強行背負他人過河,終將被雙雙拖入泥濘 。”
過度的操心,本質是對他人生命主權的僭越。
你站在自己的認知高地指指點點,看似在鋪路,實則剝奪了對方在試錯中打磨棱角的機會。
至親之人最易陷入這種 “愛之暴政”,你的每一次越俎代庖,都可能讓對方在依賴中失了主見,或在窒息中生出逆反。
宋代筆記裏記過一則軼事:蘇州有位繡娘沈氏,針線造詣冠絕江南,唯獨對獨女青綾的手藝放心不下。
青綾每繡一針,沈氏必在旁點評:“針腳太疏”“配色俗豔”“構圖死板”。
久而久之,青綾拿起繡繃便手抖,明明天賦過人,繡出的圖案卻毫無生氣。
直到一次宮中來人挑選貢品,沈氏急病臥牀,青綾只得獨自應承。
當她拋開母親的苛責,憑本心繡出一幅《寒江獨釣圖》時,竟被內廷匠人盛贊 “得自然之趣”。
沈氏病愈後見此景,才驚覺自己十年如一日的 “教導”,早已讓女兒的靈氣困在了規矩的牢籠裏。
每個人都是自帶航道的舟船,你若執着做那個握槳的人,只會讓對方在被動的航行中,迷失了屬於自己的潮汐方向。
愛不是打造提線木偶,而是在岸邊點燃一盞燈,讓對方知道:你可以按自己的航線行駛,而我始終在那裏。

0 2事煉心一次,勝說教千回
王陽明在龍場悟道時曾言:“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千言萬語的苦口婆心,抵不過現實給的一記耳光來得清醒。
道理是冰冷的文字,唯有親身摔進泥濘,才能讓認知生出帶血的紋路。
就像雛鳥總要在跌落懸崖時,才能真正拍動翅膀 —— 這看似殘忍的試煉,恰是生命拔節的必經之路。
民國年間,天津有位綢緞莊老板周先生,其子周少爺耽於玩樂,將家中生意拋諸腦後。
周先生數次將兒子鎖在帳房學算盤,請來名師講經營,可少爺依舊我行我素。
直到一次,少爺瞞着父親用三成股本和洋人賭茶葉期貨,最終血本無歸,還險些讓綢緞莊遭了查封。
看着父親一夜白頭,又變賣祖宅填補虧空的背影,少爺跪在地上第一次真正讀懂了 “責任” 二字。
此後他主動扎根店鋪,從學徒做起,寒冬臘月去碼頭驗貨,三伏天走街串巷跑生意,幾年後竟將瀕臨倒閉的鋪子做得比從前更興旺。
他後來對人說:“ 父親打我罵我百次,不如破產那一次,讓我知道什麼叫‘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
這世上最無用的教育,是站在安全區給別人畫地圖。
你口中的 “前車之鑑”,在對方沒踩過坑之前,不過是抽象的符號。
真正的成長,從來都是疼痛結出的繭,是跌倒後自己爬起來時,手掌裏攥住的那把帶土的智慧。
0 3渡人先渡己,止語即慈悲
《菜根譚》有雲:“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心慮事 。”
許多人活得疲憊,是把他人的劇本搶來當成了自己的戲。
看見旁人走彎路便心急如焚,見人落難就想化身救世主,卻忘了自己的舟船還在風雨裏飄搖。
這種 “拯救者情結”,本質是對自我價值的誤判 —— 你以爲在照亮他人,實則是用別人的問題,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
杭州靈隱寺曾有位掛單的雲遊僧,見香客求子不得便替人誦經,見商賈破財便替人化緣,忙得腳不沾地,自己卻日漸憔悴。
一日,他在井邊照見自己形容枯槁,忽然問老方丈:“爲何我行善越多,心越惶惶?”
方丈指了指寺外的茶園:“你看那茶農,從不多管隔壁的茶樹,只是專注打理自家的土壤。

《金剛經》言:“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人生最通透的活法,是在自己的世界裏深耕,在他人的世界裏留白。
對子女,愛是守望而非捆綁;對友人,是扶持而非掌控;對衆生,是悲憫而非越界。
允許松樹長成松樹的挺拔,允許溪流奔成溪流的蜿蜒,允許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裏,活成獨一無二的模樣。
當我們不再做強行插手的 “擺渡人”,而是成爲扎根大地的樹,就會發現:風會送來需要乘涼的人,雨會滋潤該發芽的種子 —— 最好的關係,從來都在適度的距離裏,生長得從容又盎然。 #加密市场回调# #杰克逊霍尔会议# #Gate Alpha空投E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