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Web3重構電信業:區塊鏈打造全球價值交換網路
Web3通信革命:區塊鏈如何重構傳統電信行業
在全球數字化和信息化浪潮的衝擊下,電信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5G技術的推廣給運營商帶來了巨大的前期投入壓力,但業務收入模式並未得到明顯改善,增值服務也未實現突破性發展。相反,行業陷入了存量市場的激烈競爭中。
數據顯示,美國頭部電信企業雖然收入超過互聯網巨頭50%,但盈利能力僅爲後者的30%。電信行業的利潤率只有互聯網巨頭的20%,淨收入維持在5%左右,市值更是僅爲互聯網公司的30%。這反映出投資者對電信行業重資產投入模式和低增長潛力缺乏信心。
電信行業一直在尋求變革。回顧15/16年參與虛擬運營商業務的經歷,電信業對民營的開放並未解決根本問題,無論是存量競爭還是產業深耕,都不是本質的變革方案。當時也曾探索過海外擴張,嘗試與歐洲最大虛擬運營商Lebara Mobile合作,但因各種原因未能推進。
現在反思,當初構想的eSIM全球漫遊場景其實非常適合通過Web3方式實現,並可通過區塊鏈價值傳輸網路促進增值服務。可惜當時區塊鏈和Web3技術尚未興起,否則行業格局可能大不相同。
本文將基於傳統電信行業現狀,探討區塊鏈技術和Web3運營模式對行業痛點的解決方案。我們將以Web3去中心化電信運營商Roam爲例,深入分析區塊鏈與Web3如何重構電信行業,將通信網路升級爲價值交換網路,這將給行業帶來哪些變革。
一、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業務模式面臨挑戰
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商業模式以通信網路基礎設施爲核心,通過提供電信連接服務、增值業務和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盈利,並在技術迭代與市場變革中不斷轉型。其核心邏輯可概括爲通信"連接+生態+服務"的三層架構。
基礎通信服務仍是主要收入來源,包括移動數據、家庭寬帶、企業專線等業務。5G套餐和千兆光纖的普及推動了數據流量收入增長,但傳統語音和短信收入因即時通訊應用替代而大幅下滑。爲應對這一趨勢,運營商通過捆綁銷售提升用戶黏性,如"寬帶+IPTV+智能家居"套餐。同時,增值服務成爲新的增長引擎,涵蓋雲服務、物聯網、金融科技等領域。
在成本結構上,運營商面臨重資產投入和精細化運營的雙重壓力。5G基站建設、頻譜拍賣和數據中心投資推高了資本開支,全球運營商年均投入超3000億美元。爲降低成本,行業普遍採用共建共享、AI節能技術和網路虛擬化等措施。然而,在存量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用戶爭奪成本居高不下,終端補貼和渠道佣金佔營銷費用過半,迫使運營商轉向數字化直銷。
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技術迭代與跨界競爭。傳統業務衰退明顯,全球語音收入年均下降7%,短信收入萎縮90%,人均ARPU值十年降幅達40%。雖然5G用戶快速增長,但回報週期漫長,且需應對衛星寬帶、雲廠商邊緣計算等新興對手的衝擊。
傳統電信運營商的轉型路徑聚焦於技術升級與生態重構。在技術層面,網路切片、邊緣計算和開放架構成爲關鍵。在生態構建方面,運營商正從"流量管道"轉向"數字服務引擎",如韓國SKT推出元宇宙平台,Jio整合電商和支付打造超級App。ESG戰略也成爲差異化競爭的抓手,多家運營商承諾實現可再生能源供電和碳減排目標。
二、存量市場競爭與海外擴張的困境
電信行業過去依靠巨大存量市場和基礎通信服務費的增長模式,已難以支撐5G時代巨額資本投入和運營成本。市場已進入幾大運營商在存量市場激烈競爭,同時各自深耕細分市場的階段。
這不僅是電信行業面臨的困境,也是當前整體市場經濟的縮影。雖然"出海"被視爲突破口,但對電信運營商而言並非易事。由於通信在各國都是敏感行業,電信運營商的海外擴張之路面臨諸多障礙:
市場準入限制:多數國家通過立法限制外資持股比例,要求本地化運營,甚至直接禁止外資參與。
頻譜分配規則不同:各國5G頻段不統一,運營商需定制設備,推高跨國部署成本。
數據本地化要求:多國強制數據存儲於境內,限制跨國數據流動。
本地壟斷市場結構:多數國家由2-3家本土運營商主導,外來者難以打破用戶慣性。
價格戰與補貼文化:新興市場依賴低價套餐和手機補貼,跨國運營商需承受高成本壓力。
針對這些困難,運營商嘗試了多種海外擴張策略,如股權投資、合資模式和虛擬運營商等。然而,這些方式最終仍難以擺脫有限市場的存量競爭、巨額資金投入以及回報不確定性的困境。
因此,電信運營商的"出海"策略呈現"全球能力,本地交付"的特徵:
三、Web3重構電信行業的新範式
顯然,有限的全球化與在夾縫市場中求生存並非理想選擇。我們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和Web3運營模式重構電信行業。這種重構不是簡單的"區塊鏈+",而是通過全球化、代幣經濟、分布式治理和開放協議,將通信網路升級爲基礎價值交換層,以支撐未來的數字文明。運營商若拒絕變革,可能淪爲"管道工";若擁抱重構,則有望成爲下一代價值互聯網的路由中樞。
在基礎設施層面,物理網路資源通過代幣化實現分布式共享。Web3去中心化電信運營商Roam已驗證用戶貢獻Wi-Fi熱點獲代幣激勵的可行性,建成覆蓋百萬節點、兩百多萬用戶的去中心化通信網路,挑戰傳統運營商基站壟斷模式。頻譜資源的DAO化治理(如英國電信試驗的"5G頻譜NFT")可讓空閒頻段按需拍賣,通過智能合約提升利用率並創造共享收益。用戶身分管理也在革新,去中心化身份(DID)方案讓用戶自主掌控SIM卡數據,運營商僅作爲驗證節點,減少隱私泄漏風險。數據主權進一步回歸用戶,區塊鏈數據市場允許用戶交易脫敏行爲數據並獲取代幣收益。
跨境服務與結算的自動化成爲另一突破口。區塊鏈重構國際漫遊清算,將結算週期從30天壓縮至實時分帳,降低成本40%。DeFi模式被引入資費體系,用戶可通過質押穩定幣獲得通信折扣,而運營商發行專用代幣可能重塑付費生態。在物聯網領域,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結合催生設備自治網路,實現低延遲通信和供應鏈可信度提升。
經濟模型上,通信與金融實現原子級融合:用戶以加密貨幣支付服務的同時,可通過共享帶寬、數據甚至運動量賺取收益,形成"消費-生產"閉環。DeFi機制衍生出通信保險、跨鏈漫遊等創新服務,鏈上智能合約自動執行跨國結算,成本降幅超40%。
案例:Web3去中心化電信運營商Roam
Roam致力於構建全球性開放無線網路,確保人類和智能設備在靜止或移動狀態下都能實現自由、無縫和安全的網路連接。相較於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地域局限和業務同質化,Roam基於區塊鏈的全球化優勢,通過搭建OpenRoaming™ Wi-Fi框架的去中心化通信網路,同時接入eSIM服務,構建了全球開放、免費的無線網路。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Roam目前在全球190個國家擁有1,729,536個節點,2,349,778個應用程序用戶,每天進行50萬次網路驗證活動,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去中心化無線網路。此外,Roam用戶在建設和驗證Wi-Fi節點時還可以獲得免費的eSIM數據,使Roam成爲能夠採用互聯網模式運營的電信服務商。
Roam與Wi-Fi聯盟及無線寬帶聯盟(WBA)合作,結合傳統OpenRoaming™技術和Web3的DID+VC技術,構建了去中心化通信網路。這不僅降低了全球網路建設的高昂前期成本,還實現了類似於蜂窩網路的無縫登入和端到端加密功能。用戶無需反復登入,能夠如同使用蜂窩數據一樣無感連接Wi-Fi,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和連接穩定性。
Roam鼓勵用戶通過Roam App參與網路共建,分享Wi-Fi節點或升級至更安全便捷的OpenRoaming™ Wi-Fi。用戶不僅可以在全球四百萬個OpenRoaming™熱點之間享受無縫連接,還能在人跡罕至的地區找到Roam的自建網路節點,從而大幅擴展網路覆蓋範圍,提升用戶體驗。
同時,Roam的eSIM爲其全球開放無線網路願景提供了關鍵支持。用戶可直接在設備上激活數據套餐,無需使用實體SIM卡,極大簡化了使用過程。Roam eSIM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爲旅行和商務人士提供了靈活且高性價比的網路連接解決方案。
Roam通過Wi-Fi+eSIM的全球免費接入和多樣化的激勵機制,推動了去中心化網路的快速發展。用戶可以通過籤到、邀請好友或與Roam社交媒體互動賺取全球數據流量或Roam積分代幣,爲用戶提供了創建一個持續穩定的收益渠道。
四、基於通信的價值交換網路
區塊鏈與Web3的電信行業重構,本質是將通信網路升級爲價值交換網路,從"傳遞信息"躍遷至"傳遞信息+價值+信任"三位一體網路,成爲融合價值傳遞、數據確權與信任協作的下一代數字社會底座。
Web2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已實現了無摩擦、近乎自由的信息流通,但其中的價值並未流通。Web3的價值互聯網能夠爲這些價值提供承載,使價值和信息一樣無摩擦、近乎自由地流通。在這其中,支付的本質就是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