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AI驅動加密支付:智能代理時代的價值流轉新範式
AI與加密支付的融合:構建智能金融時代的價值流轉引擎
一、引言:從支付工具到智能協作中樞
在Web3與人工智能兩大科技浪潮交匯的今天,加密支付正被重新定義。它不再僅僅承擔價值轉移的底層功能,而是正在演化爲"AI經濟體"的執行中樞,連接數據、算力、用戶與資產之間的智能協作網路。
這一趨勢的核心邏輯是:AI爲支付系統賦予動態決策能力,而區塊鏈提供可信執行環境,兩者融合形成"數據上鏈-智能處理-自動支付"的閉環。這不僅重塑了支付系統的效率與結構,也爲商業模式創新、用戶激勵機制重構、鏈下數字化轉型等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業內預測,AI Agent市場將在2030年達到471億美元規模,而加密支付將成爲這一新興生態的基礎設施與經濟血脈。
二、融合機制:AI+加密支付的協同邏輯
AI與加密支付的深度融合成爲新範式,不僅因爲兩者都站在技術前沿,更在於它們在運行邏輯、執行方式與價值結構上高度協同。傳統金融體系中,支付是中心化清算系統的末端環節,本質上圍繞"帳戶控制權"展開。而在AI語境下,尤其是大模型驅動的Agent系統,其運作方式天然需要一個開放、自動化、依賴度低的支付接口——加密支付恰好滿足這一需求。
從底層來看,AI的核心能力是基於輸入進行邏輯處理、行爲預測與策略執行。支付則是策略落地的直接通道。加密支付具備原生的可編程性與無需許可屬性,允許AI直接生成並操作錢包,籤名交易、調用合約、設置限額乃至跨鏈結算,整個流程可在鏈上透明進行,不依賴人工幹預。這標志着"機器即用戶"在支付執行層首次真正成立。
此外,鏈上支付不僅是行爲的完成,也是數據的產出。每筆交易都被記錄爲可驗證的狀態數據,成爲AI模型後續行爲優化的重要輸入。AI可以基於交易頻率、時間、金額、資產類別等維度持續迭代用戶畫像,做出個性化激勵、風險判斷或交互策略。
AI與加密支付結合後,激勵系統發生質的變化。傳統激勵體系往往基於固定規則和靜態判斷,而AI的引入使激勵機制具備動態調整能力。例如,根據用戶活躍度改變積分兌換比例,根據停留時間自動判定潛在流失並投放挽留獎勵,甚至按用戶貢獻度差異化定價服務。這些激勵行爲可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結合加密貨幣的可分發性和可組合性,大幅降低運營成本並提升交互效率。
從系統架構角度看,AI與加密支付的整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組合性"和"解釋性"。鏈上支付的可驗證性和模塊化接口,使其成爲AI Agent系統可嵌入、可調用、可追蹤的行爲引擎。一些新型支付協議甚至實現了AI代理根據任務內容、網路狀態與費率策略自動切換支付路徑,自主完成跨鏈資產調用與交易確認。
總的來說,AI+加密支付的融合不是簡單的技術拼接,而是運行邏輯的內生統一。AI需要開放、實時、具反饋能力的支付系統以實現自治決策,而加密支付系統需要智能體的持續調用與學習能力以實現"從交易到增長"的升級。兩者協同正在催生一種全新的"智能執行經濟體":支付成爲一個動態響應、持續進化、協同激勵的系統閉環。未來,任何Web3應用、AI平台、零售場景乃至社交網絡都可能內嵌這一智能支付中樞,讓自動化行爲具備財務邏輯,讓價值流轉具備認知維度。
三、核心項目案例拆解:AI+加密支付的現實落地路徑
1. Crossmint + Boba Guys:零售場景的支付與激勵重構
Crossmint爲美國奶茶品牌Boba Guys搭建了基於Solana的鏈上支付+AI會員系統。用戶下單即創建非托管錢包,交易過程鏈上透明記錄。AI系統實時分析消費數據,進行用戶畫像,推送個性化折扣與積分策略。
AI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推薦工具,更成爲營銷與支付的中介:誰值得激勵、以何種形式、何時觸發,全部由AI基於消費偏好和歷史行爲自動決策。忠誠度計劃從靜態打分機制升級爲動態自我進化的智能系統。
上線三個月後,該計劃吸引超過15,000名會員註冊,忠誠會員店內訪問量提升244%,人均消費額是非會員的3.5倍以上。這一模式驗證了AI+加密支付在日常消費場景中的轉化能力,爲高頻消費領域提供了可復制範式:支付即交互、行爲即激勵、鏈上即信任。
2. AEON:面向AI代理的原生加密支付執行協議
AEON是專爲AI代理設計的加密支付協議,目標是讓智能體具備真實、可信的價值執行能力。其設計理念是讓每個Agent都能獨立管理支付權限、智能調用鏈上資產,並在多鏈間自由切換最優支付路徑。
用戶可通過自然語言向AI發出指令,Agent將任務語義轉譯爲支付意圖,通過AEON自動完成支付生成、資產判斷、鏈間路由、交易廣播,整個過程無需用戶幹預。AEON還構建了Agent-to-Agent協同框架,實現機器協作經濟的原型。
目前,AEON已在越南多地落地掃碼支付場景,涵蓋電商、生活服務、線下交易等領域。該協議支持BNB Chain、Solana、TON、TRON、Stellar等主流網路,展現出強大的跨生態拓展能力。
AEON的意義在於提出了一種可組合、可驗證、可嵌入的智能代理支付規範,將支付從人類觸發行爲變爲智能體自動完成的執行邏輯。這一架構或將成爲未來AI agent經濟的通用中間件標準。
3. Gaia Network + MoonPay:法幣入口與AI代理網路的無縫集成
Gaia Network是專爲部署AI代理設計的去中心化平台,MoonPay則是全球領先的加密支付網關。兩者合作打通了"Web2法幣 → AI調用 → Web3資產"的完整鏈路。在Gaia中,用戶只需通過語音或文本向代理發出請求,AI即可調用MoonPay API完成定價、支付、上鏈、轉帳的全流程操作。
MoonPay降低了加密支付的準入門檻。通過其嵌入式支付窗口與低代碼模塊,Gaia開發者可快速將鏈上支付功能嵌入Agent中。MoonPay支持多鏈資產互換,使Gaia代理可在不同區塊鏈間執行高頻交易,支持小額激勵、AI服務訂閱等復雜場景。
隨着Gaia在全球多個國家上線,MoonPay的合規優勢使其成爲可信的價值通道。2024年,MoonPay成爲首批獲得歐盟MiCA合規許可的加密支付企業,其月活用戶已突破5萬,標志着AI+支付的落地正在加速走向全球化與合規化。
這個組合強化了用戶入口的友好性,解決了"錢包門檻"問題;同時爲AI代理的商業化提供了支付中臺與結算機制,讓Web3 agent從"信息工具"升級爲"交易執行者"。它不僅打破了Web2與Web3、法幣與加密、AI與支付的邊界,也爲智能代理經濟的全球普及提供了現實模板與路徑。
四、挑戰與趨勢:邁向"智能支付經濟"的路徑圖
盡管AI+加密支付展現出強大潛力,但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
技術復雜性:AI和區塊鏈的融合需要解決性能適配、多鏈兼容、安全授權等難題。
合規壓力:監管機構對AI代理自主支付行爲的關注不斷加強,涉及支付發起權、用戶資金控制、反洗錢審查等方面。
用戶認知與教育成本:鏈上錢包、Gas費概念、授權機制等門檻依舊存在,尤其在非加密原生用戶羣體中。
責任歸屬與風險管理:AI錯誤支付、資產丟失等問題的責任認定與補償機制尚未成熟。
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智能支付經濟的發展趨勢正逐步清晰:
輕量化、場景化加速:未來主戰場或聚焦於小額、高頻的細分場景,如遊戲內道具購買、零售會員打折、內容打賞、AI服務訂閱等微交易經濟。
底層基礎設施模塊化、標準化:統一SDK、支付標準接口、身分/錢包抽象協議的發展,將提升跨平台互操作性,推動生態形成通用技術棧。
AI升級爲合規護欄建設者:AI將被賦予"合規智能"角色,如自動識別非法指令、檢測洗錢路徑、黑名單識別、智能稅務生成等。
多維網路式發展:從小場景出發、向生態標準聚合、逐步納入監管體系,以用戶體驗爲驅動、以開發者工具爲支撐、以技術協同爲核心。
五、結語:智能代理時代的支付主權重構
AI+加密支付的融合正在催生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經濟範式。支付不再是靜態動作,而是一種動態智能行爲,由可信代理在理解上下文與意圖後自動完成。這標志着支付範式從用戶手動操作轉向機器可信代理,從平台壟斷執行權轉向用戶主權代理系統。
這種支付主權的重構需要一系列基礎設施與認知體系的支持,如身分抽象、合規可編程化、AI權限系統、自動化錢包、微支付網路與跨鏈結算協議等。從Crossmint到AEON,從Gaia到MoonPay,這些實踐共同指向一個更長遠的可能性:支付不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權利;不再是平台功能,而是協議共識。
正如數據主權曾是Web2用戶覺醒的標志,"支付主權"可能成爲Web3真正走入社會肌理、經濟日常的起點。在這個新秩序中,用戶擁有代理,代理擁有邏輯,邏輯遵循代碼,代碼寫進鏈上,鏈上回饋價值。支付成爲連接用戶意圖、智能反應與經濟激勵的核心接口。
這是一次深刻的結構性範式轉移。它不僅將解放用戶的使用權,也將重新定義平台的邊界,資產的流動邏輯,以及商業關係中的信任分布。AI讓支付有了"思考",加密技術讓支付擁有"自由"。兩者結合,是對當代金融技術的一次重塑,也是對支付主權的一次歸還。
在這個智能代理時代,誰擁有支付的定義權,誰就掌握了下一代數字經濟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