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減半與宏觀經濟:解析2025年牛市前景

robot
摘要生成中

比特幣減半:情緒與邏輯的雙重驅動

許多人認爲"減半"給比特幣帶來的主要影響是稀缺性,從而刺激了囤積和投機行爲。然而,減半的實質是產量的減少:全網投入相同的算力成本,但產出的比特幣數量減半。

如果全網算力減半,比特幣挖礦成本將保持不變。但由於市場預期和沉沒成本因素的存在,實際算力很可能會超過減半前的水平。這意味着,只要算力超過原有水平的一半,比特幣的生產成本就會上升。隨着更多高成本比特幣的產出,其價格也被推向高點。這解釋了爲什麼比特幣牛市的高點通常不在減半附近,而是在減半後的一年多。

因此,"減半"推動牛市的邏輯不僅僅是情緒因素,還包括成本因素。當然,成本並不能完全決定價格,特別是對於加密貨幣而言,價格跌破成本的情況並不罕見。

萊特幣減半與宏觀經濟

有觀點認爲,2023年萊特幣減半的表現不如2019年,因此推測本輪比特幣減半可能也不會表現良好。2019年萊特幣減半發生在8月,而幣價峯值出現在6月,這確實體現了減半對市場情緒的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月恰逢联准会開始降息,這一宏觀因素不容忽視。

宏觀經濟與加密貨幣牛市

盡管許多加密貨幣投資者對宏觀經濟因素持懷疑態度,認爲比特幣與傳統金融市場關聯度不高,但實際上,比特幣可能一直受到宏觀經濟週期的影響。

觀察過去幾輪比特幣減半和牛市週期,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模式:

  1. 比特幣減半與價格高點:

    • 第一次減半(2012年11月28日)後約12個月達到峯值
    • 第二次減半(2016年7月9日)後約17個月達到峯值
    • 第三次減半(2020年5月12日)後約18個月達到峯值
  2. 美國M2貨幣供應量增長率與比特幣價格高點:

    • 2012年1月M2增長率峯值,約22個月後比特幣達到高點
    • 2016年10月M2增長率峯值,約14個月後比特幣達到高點
    • 2021年2月M2增長率峯值,約9個月後比特幣達到高點
  3. 美國大選與比特幣價格高點:

    • 2012年11月大選後約12個月,比特幣達到高點
    • 2016年11月大選後約12個月,比特幣達到高點
    • 2020年11月大選後約12個月,比特幣達到高點

這些模式表明,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可能與美國的政策和經濟週期密切相關。美國大選期間往往伴隨着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可能導致市場流動性增加,部分資金流入投機市場。

2013、2017、2021牛市只有"減半"這一個驅動因素嗎?

2013、2017、2021牛市只有"減半"這一個驅動因素嗎?

2013、2017、2021牛市只有"減半"這一個驅動因素嗎?

2025年牛市展望

雖然2023年萊特幣減半表現不佳,但這並不意味着2025年的比特幣牛市前景暗淡。比特幣減半的利好影響仍然存在,而联准会終將進入降息週期,美元流動性也將從緊縮轉向寬松。

目前,联准会在高利率水平上已維持了約14個月。市場預期最早可能在明年第二季度開始降息,最晚可能要到明年底。受宏觀因素影響,新一輪牛市週期可能會被推遲,甚至可能延續到2026年。

抄底時機

要準確把握抄底時機,還需等待联准会最新的利率點陣圖。點陣圖可能揭示兩個關鍵轉折點:停止加息和開始降息。這些轉折點可能引發短期的市場情緒反彈,但總體前景仍不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自1960年以來,美國M2貨幣供應量首次出現負增長,美元流動性緊張。即使開始降息,初期仍處於相對高息階段,且前期高息貸款的償還壓力也會帶來風險。

因此,抄底還需要耐心。短期內,某些小市值幣種可能出現機會,但從長期來看,投資小市值幣種仍需謹慎。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Gas_FeeNightmarevip
· 16小時前
减半就个锤子
回復0
BlockDetectivevip
· 16小時前
庄家别卷走我的钱啊
回復0
Rug_Resistantvip
· 17小時前
美联储政策啥时候变啊
回復0
毁灭罐头vip
· 17小時前
等我抄底再来谈减半
回復0
跑路预言家vip
· 17小時前
听多了走鹿路真无趣
回復0
CryptoNomicsvip
· 17小時前
相关性 ≠ 因果关系。你的宏观分析缺乏稳健性测试,smh
查看原文回復0
SignatureCollectorvip
· 17小時前
我大饼一万五了解一下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