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加密企業首入標普500 機構布局熱潮來襲
加密行業迎來新裏程碑,機構布局熱潮湧動
近期加密市場捷報頻傳,好消息接踵而至。宏觀環境方面,中美關稅爭端暫告一段落,全球金融市場應聲漲。雖然比特幣在預期兌現後有所回調,但山寨幣市場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以太坊領漲觸及2700美元,Defi板塊全面走強,引發了新一輪山寨季的討論。
除了宏觀環境改善,行業內部也迎來了重大突破。5月13日,根據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的公告,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將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取代即將被收購的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這一變動將於5月19日交易開始前生效。
這一舉措標志着加密行業在主流市場再度取得裏程碑式進展,開啓了行業新紀元。與此同時,來自全球的企業與機構也蠢蠢欲動,準備大展拳腳。
5月12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達成關稅休戰協議,爲長期的貿易摩擦按下暫停鍵。協議內容包括暫停24%的互徵關稅90天,保留10%基礎稅率,並建立第三國協商機制。受此消息影響,美國股市大幅上揚,標普500指數期貨漲超3%,納斯達克收漲4.35%。
盡管比特幣從10.6萬美元回落至10.07萬美元,但加密市場整體迅速反彈,以ETH、SOL、BNB等爲首的山寨幣均有不錯表現。隨着關稅問題告一段落,這一利好因素對市場的影響將逐步減弱,市場開始回歸常態,各幣種的底部價格均呈現上升趨勢。
行業方面也傳來多項利好消息。首先,美國州政府戰略儲備取得突破性進展,新罕布什爾州通過戰略比特幣儲備法案,授權州財政官可購買比特幣或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數字資產,並設定持倉上限爲總儲備資金的5%,爲比特幣帶來新的增量。其次,新任SEC主席上任後明確表示,任期內的核心優先事項是建立合理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框架,持續釋放積極信號。此外,有傳聞稱某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正與SEC商討ETH質押提案,市場信心得到提振。
在宏觀環境改善和監管政策趨於明朗的雙重利好下,加密企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5月13日,官方消息證實,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將被納入標普500指數,這是加密企業首次躋身該指數,在加密行業主流化進程中再創新高。
對於加密市場而言,這家交易平台可謂家喻戶曉。作爲美國目前規模最大且以合規著稱的加密交易所,它在全球加密交易所領域獨樹一幟。成立於2012年的這家平台,13年來幾經牛熊輪回,成爲傳統金融觀察加密行業的重要窗口。
2021年,該平台登入納斯達克,上市當日股價一路攀升,最高觸及429.54美元,引發市場轟動。此後,其股價與加密大盤走勢緊密相關,2023年的低谷期曾跌至33.26美元,隨後重現增勢。時至今年,該平台再創歷史,取代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成爲首家納入標普500的加密企業。受此影響,其股價首日大漲24%,報256.9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另一家加密相關公司被納入納斯達克100時,曾被視爲最有希望入選標普500的企業,但由於標普500存在累計淨利潤要求,其競爭力略顯不足。然而,市場分析並未將這家交易平台納入核心考量,沒想到它卻穩步超車,於5月拿下了這一裏程碑。
盡管短期內可能不會帶來顯著的拉升效應,但其象徵意義更爲重要。從長遠來看,加密企業能夠進入美國主要指數,代表了主流市場的認可,爲加密行業與傳統金融的融合奠定了基礎,開闢了加密行業主流化的廣闊空間。具體而言,此舉不僅從個股角度基於指數配置開拓了資金流向,還將作爲典型企業樣本提升加密行業的認知度,有望進一步吸引和拓展傳統投資者羣體。以其將要取代的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爲例,該企業在0.1%的指數權重下,被動需求配置就可達到135億美元。
另一方面,此舉也進一步推動了加密企業IPO的熱潮。自去年以來,多家加密公司均在積極推進IPO事宜,某知名交易所爲此還在重組機構以滿足監管要求。這家平台的成功案例無疑成爲了行業標杆。
與美國加密企業衝擊IPO、機構大舉投資ETF不同,香港的企業更爲審慎,注重實體經濟協同,將目光投向了RWA賽道。繼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推出的Ensemble項目開啓代幣化沙盒試點後,香港的RWA賽道再次按下了加速鍵。
從最新進展來看,大型企業走在前列,近期動作頻頻。一家知名電商旗下的科技公司開始組建團隊,在多個招聘平台上發布RWA相關崗位招聘信息,尋找資管系統產品總監和解決方案總監,負責新能源資產RWA的資管系統設計、資產獲取及產業化落地。此外,該公司還宣布與一家持牌虛擬銀行合作,爲其探索基於穩定幣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提供金融合規支持。據該集團高管透露,其穩定幣屬於公司層面去中心化的商業發行,受宏觀經濟影響波動微小,發行穩定幣旨在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供應鏈和跨境支付能力。
另一家互聯網巨頭旗下的科技公司進度更快,已有實際案例落地。去年,該公司與一家綠色能源服務商合作,成功完成國內首單涉及2億元人民幣的基於光伏實體資產的RWA案例,並在後續相繼與多個區塊鏈項目合作推動RWA的實際落地。
除大型企業外,交易所與機構也在積極布局。一家香港本土企業今年3月成功將某投資管理公司發起和管理的代幣化美元貨幣市場基金部署至鏈上,隨後又與另一家基金公司聯合推出的港元及美元貨幣市場ETF代幣化方案獲得香港證監會(SFC)的批準。據悉,該企業已與超過200家機構展開深入對接,涉及傳統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公司、科技企業及Web3原生項目等多個領域達成RWA上鏈合作意向。
隨着技術基礎設施趨於完善,經紀業務配套也隨之跟上。近日,某證券公司表示,其1月提交的財富管理相關業務計劃已獲監管機構確認無進一步問題,涵蓋的代幣化證券類型包括掛鉤多種標的資產的結構性產品、證監會認可基金及非認可基金以及債券。另一家券商也宣布推出加密貨幣提存幣服務,支持虛擬貨幣存入、交易及提取。
整體來看,無論是美國加密企業IPO,還是香港本土企業推進RWA,在加密行業逐步正名化的當下,企業與機構都表現出積極布局的態度,但由於地區差異,參與方式略有不同。
美國由於監管環境相對明朗,現有領導者大力支持,呈現出監管未動、市場先行的趨勢。機構與企業參與手段更爲直接,如機構大量買入ETF,成爲幣價的主要支撐者;某公司借債買幣構建新範式,並由此引發熱潮,導致規模較小的上市企業也嘗試用加密貨幣破局,以獲取關注度抬升股價;還有一些大型支付機構以穩定幣入局,搶佔市場份額,構建業務矩陣。而企業對利好消息的響應也更爲迅速,如某公司納入納斯達克100、這家交易平台登入標普500,無疑代表新買盤的進入。
相比之下,香港的態度更爲謹慎。盡管香港對虛擬資產的監管持續完善,穩步推動代幣化的應用與試點,但明確且嚴格的合規要求意味着香港只能小步快跑,而非大包大攬、集中衝鋒,需在政策框架下行使市場權力。因此,企業與機構多秉持合規原則,盡管香港ETF也在蓬勃發展中,但話語權有限,更多機構以業務爲主線,通過板塊延伸發展,相關業務進入快車道,但盈利點尚未完全體現。
在此背景下,內地市場的動向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場內資金的打通成爲焦點。近期甚至有傳言稱內地有望在未來開通紙BTC現貨ETF,即類似於不做現貨交割的帳面交易,與紙黃金模式相似。這種方式既可在資金合規管控下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加密貨幣交易,又可避免實際持有,且交易透明可查。當然,這只是傳言,考慮到加密貨幣對金融市場的風險性,尤其是在現行規定下,其可行性極低。但由此可見,市場對內地資金的開放抱有很高期待。
可以預見,隨着加密資產主流化程度日益提升,涉足其中的企業將越來越多,資金、關注和資源將進一步湧入市場。這一輪機構的FOMO潮,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