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香港虛擬資產監管演進:從風險提示到機遇導向
虛擬資產監管:香港的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虛擬資產的快速發展對傳統金融體系和監管框架提出了新的挑戰。虛擬資產具有價格波動大、槓杆率高等特點,給監管部門帶來了諸多難題,如跨境資金流動監管、客戶身分識別、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等。這些問題都表明,虛擬資產監管需要多方協作,是一個綜合性議題。
作爲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在虛擬資產監管方面的政策備受關注。香港既要促進全球虛擬資產市場發展,又要滿足中央對金融穩定的要求,需要在對接國際資本市場與維護內地金融安全之間尋求平衡。同時,香港也是中國探索新興金融市場的重要窗口。因此,香港的虛擬資產監管路徑是全球化與本土化、創新與穩健不斷調和的過程。
本文將系統梳理香港虛擬資產的監管政策框架,以期幫助讀者建立全面、清晰的認識。
2017年-2021年:從風險提示到制度雛形
這一階段是香港虛擬資產監管的起步期,以風險提示爲主,逐步引入試點監管。監管態度由審慎觀望逐步向有序規範過渡。主要政策包括:
2017年9月,證監會發布關於首次代幣發行的聲明,指出部分ICO可能構成證券,需納入監管。
2017年12月,證監會要求金融機構提供加密貨幣相關產品須遵守現有法規。
2018年11月,證監會提出將符合標準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納入監管沙盒。
2019年3月,證監會對STO進行定義,初步規定中介人責任。
2019年11月,證監會提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制度。
2020年11月,財庫局就將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納入發牌制度展開諮詢。
2021年5月,財庫局確認引入VASP發牌制度。
這一時期,香港開始界定虛擬資產市場參與者責任,引入牌照機制雛形,但仍以"自願參與"爲原則。監管沙盒機制的引入,體現了香港在探索中前進的態度。
2022年:政策轉型的關鍵節點
2022年10月,財庫局發布首份《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標志香港監管思路由"風險導向"轉向"機遇導向"。這一轉變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
國際競爭加劇,香港需維護金融中心地位。
虛擬資產發展催生多方需求,香港可發揮關鍵連接作用。
這一轉變不僅是對創新金融市場的迎合,更是香港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維護金融中心地位的主動戰略選擇。
2023年至今:監管政策迅速迭代、深化與轉型
自2023年起,香港虛擬資產監管正式進入"實操落地"階段,由"政策聲明"演變爲"監管執行":
2023年2月,香港發行首只代幣化綠色債券。
2023年6月,正式實施VASP發牌制度,首批兩家平台獲批。
2023年6月,《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生效,要求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必須持牌經營。
2023年8月,首家向散戶開放的持牌交易所上線。
2023年11月,發布代幣化證券相關活動通函。
2023年12月,允許中介機構銷售虛擬資產相關ETF。
2024年1月,首單適用香港法律的代幣化證券發行。
2024年3月,啓動"Ensemble項目",探索代幣化資產與wCBDC整合。
2024年7月,啓動穩定幣監管沙盒計劃。
2024年8-9月,多個RWA項目落地。
2025年2月,宣布將發布第二份《虛擬資產政策宣言》。
2025年2月,首支面向零售投資者的代幣化基金獲批。
2025年3月,持牌交易所增至10家,SFC發布"A-S-P-I-Re"監管路線圖。
香港監管體系的特點
香港採取基於現有法律架構的"加蓋式監管"策略,通過發布指引或通函對數字資產進行"打補丁"式監管。這種策略的背後邏輯是:
將虛擬資產視爲傳統金融資產的延伸,納入現行金融監管體系。
聚焦金融合規、反洗錢和投資者保護三大領域。
利用香港金融業的成熟經驗,降低監管協調成本。
爲金融機構與新興技術企業搭建橋梁,促進制度轉型與產業發展融合。
這種監管方式體現了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既保持了監管的靈活性,又維護了金融體系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