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Movement空投啓示錄:重新審視項目評估和參與策略
Movement空投意外成爲"大毛",重新思考空投策略
在加密貨幣領域,空投常被視爲獲取潛在收益的機會。然而,最近Movement的空投案例讓許多人感到意外,包括我在內。這次經歷促使我反思了自己的空投參與策略。
我之前制定了一套參與空投的準則:
按照這些標準,Movement似乎並不符合參與條件:
首先,它仍處於測試網階段。歷史經驗表明,測試網項目極少出現高價值空投。多數項目傾向於在主網上線或接近正式發布時進行大規模代幣分發。
其次,Movement設置了大量任務,這種復雜的參與機制與高價值空投的簡潔原則不符。回顧過去的成功案例,鮮有項目採用如此繁瑣的空投規則。
最後,在衆多公鏈項目中,Movement並不特別突出。Move生態系統已有Sui和Aptos等知名項目,按照"只參與領先項目"的原則,Movement作爲後來者,大規模空投的可能性本應較低。
盡管如此,Movement的空投結果出乎意料,這表明我的策略仍有改進空間。但這是否意味着我需要徹底調整方法?我認爲Movement的案例可能是一個特例,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並不高。
考慮到個人時間和精力的限制,盲目參與所有項目的"撒網式"策略可能會得不償失。然而,我確實需要提高對某些特殊項目的敏感度,尤其是那些背景雄厚的項目。
未來,我可能會採取更靈活的方法:對於投資背景強大的項目,即使不完全符合我的標準,也值得小規模參與。這樣至少可以避免完全錯過潛在的高回報機會,減少事後的遺憾。
總的來說,參與空投不僅需要策略,也需要一定的靈活性和直覺。在保持謹慎的同時,適度參與一些有潛力的項目,可能是更平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