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個人私下換匯的法律風險與刑事界限探析
個人換匯的法律風險及邊界探討
海外留學換匯額度不足該如何應對?私下兌換外幣是否安全合法?不少人爲規避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外匯限額,會尋求私人換匯渠道,如換匯黃牛、地下錢莊或國外換匯公司等。
那麼,個人換匯究竟存在哪些法律風險?幫他人換外匯是否違法?如果違法,其法律風險的界限在哪裏?
一、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的區別
許多人在尋求法律建議時會表示:"可以接受罰款,但不能坐牢。"從法律角度看,"罰款"和"坐牢"的區別在於行爲是被認定爲行政違法還是刑事犯罪。
即使不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大多數人對私下換匯的樸素認知是:如果換匯是爲了自用,而非牟利(賺取匯率差),或者僅是爲他人介紹換匯渠道,可能違法但應該不至於構成刑事犯罪。
二、法律適用的復雜性
法律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往往比較復雜。爲什麼某些行爲雖然法律並未明確規定構成犯罪,但在實踐中卻可能被調查?這涉及多方面因素,其中法律的滯後性以及司法機關對法律的擴大解釋是重要原因之一。
法律的滯後性是指法律制定難以及時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例如,近年來數字藏品平台相關案件已有多起,但至今仍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指引。
司法機關對法律的擴大解釋則可以從私人換匯相關的法律規定中得到體現。
三、刑事風險的模糊邊界
"邊界"是諮詢者常用的高頻詞,普通人往往認爲存在一條明確的線來區分刑事風險和其他法律風險(民事、行政)。然而,法律問題實際上較爲復雜,一個事件的最終結果可能由多重因素導致。即便能夠劃定一條界限,在實際執行層面也會出現許多變數和未曾預料的情況。
四、案例比較:同案不同判
在非法買賣外匯的討論中,不得不提及著名的劉漢案和黃光裕案。兩案中被告人有相似的換匯事由(償還境外賭債)和換匯方式(對敲),但最終判決結果卻截然不同。
劉漢案的終審判決認爲被告人不構成非法經營罪,而黃光裕案則被認定有罪。分析判決書可以發現,劉漢案考慮到行爲人雖有換匯的客觀行爲,但認定其換匯目的爲償還境外賭債,不具有營利目的,不屬於經營行爲。而黃光裕案的判決書中,完全沒有討論被告人是否有營利目的,而是一直糾結於"以人民幣償付外匯賭債的行爲是否屬於買賣外匯",這導致了錯誤的判決結果。
五、結語
對於刑事案件,即使已被立案,通過深入分析個案,挖掘有力的辯護要點,案件仍有可能出現轉機。然而,需要提醒的是,雖然"外匯對敲"等私人換匯方式較爲隱蔽,相關交易主體很少因單筆交易就被查處,但一旦關聯交易主體被查,就可能牽連上下遊被調查,行政處罰金額也不低。此外,如果因換匯不慎收到贓款,還可能涉及被凍結銀行卡或涉嫌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風險。
因此,公民應當遵紀守法,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以免卷入相關法律風險,引發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