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香港Web3監管新格局:全面合規時代開啓 東西方博弈加劇
Web3監管新格局:香港正式啓動全面合規時代
近期,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清退政策正式落地,非合規交易所將停止運營。隨着期限臨近,約半數VATP申請者已退出,引發市場討論。有觀點認爲這標志着香港Web3時代的終結,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監管應該以何種姿態迎接Web3的到來?
實際上,香港作爲東方Web3的橋頭堡,其與西方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Web3進入全面合規新十年
縱觀全球主要Web3金融市場,日本是監管領域的先行者。自2014年Mt.Gox事件後,日本逐步啓動監管,並於2017年引入數字貨幣交易所牌照制度。經過10年發展,日本已有23家獲批數字貨幣交易所,多爲本土企業。日本的監管要求與香港有相似之處,如資產分離和定期審計等。得益於嚴格規定,日本交易所在FTX事件中受影響較小。
新加坡和美國則在2022年三箭資本和FTX事件後加強了監管。美國雖然沒有完全合規的交易所,但上市公司Coinbase較爲合規,近期業績顯著增長。其他離岸交易所如某交易平台和某平台在FTX事件後面臨監管挑戰。
可以看出,監管正逐步深入垂直領域,成爲一項精細工作。日本和新加坡曾被認爲監管過嚴,但隨着政策完善,兩地Web3生態越發活躍。美國近期也發布了FIT21監管框架,爲數字資產定義和分類提供了指導。
全球監管機構都在積極參與Web3監管。無論起點如何,各司法管轄區最終都將走向精準監管。從交易所持牌數量來看,各地本土企業佔比普遍超過70%,監管更傾向於支持本地企業發展。
這對離岸交易所構成了挑戰。草莽時代,它們可以在寬松環境下服務近2億用戶。但如今,某交易平台即使支付高額罰款也要尋求合規。其他如某平台等交易所在全球範圍內獲得的牌照相對較少。
加密市場的"監管套利"時代已經結束,合規已成爲必然趨勢。
相比美國的"先展業後處罰"模式,香港採取"先持牌後展業"的原生監管方式,直接跳過了野蠻生長階段。自2022年香港出臺Web3監管政策以來,全面合規的號角已經吹響。截至2024年6月1日AMLO牌照正式實施,非正規交易所完成清退,仍有超過半數申請者留在市場。已獲牌照的交易所如某交易平台等,交易量已突破4400億港幣,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因此,部分交易所的退出並不值得過度悲觀。從歷史角度看,這只是香港與其他監管轄區一樣,正在經歷的必要清理階段。更重要的是,5月31日政策標志着香港已經解決了"交易所"這一資金集中度最高、最復雜的監管難題,爲全面監管奠定了基礎。
東西方的Web3博弈
監管完善後,香港Web3發展的下一階段已經開始。四年前,有專家預測未來政治衝突將集中在人工智能和加密技術之間。如今AI和Web3勢頭均已興起,美國和香港被視爲Web3行業東西方的橋頭堡,兩地監管態度的博弈將引領全球Web3發展方向。
與AI不同,Web3時代的壟斷式監管已不可行。Web3構建了更多基於網路經濟的商業體,可以輕易跨越物理邊界提供服務。未來,政治領導力可能更接近企業家精神,只有足夠友善的環境才能吸引資金與人才流入。監管方需要適應Web3,而非單純地對Web3進行監管。
美國近期態度已經明顯轉變。加密貨幣話題首次成爲美國政壇焦點,大量選民在投票時會考慮候選人對加密貨幣的立場。有政客甚至呼籲"確保加密貨幣的未來發生在美國"。
東西方博弈格局已成型,ETF成爲一個明顯的競爭領域。美國對ETH ETF態度的急劇轉變,可能部分源於香港在4月已率先推出ETH ETF。雖然目前香港與美國ETF規模存在差距,但作爲全球最大離岸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有望隨着生態完善吸引更多機構參與。
未來,ETH ETF作爲可質押的生息資產,其發展將成爲博弈的重點。以太坊轉向POS後,質押可產生約4.5%的年化收益。如果香港率先推出帶Staking功能的ETH ETF,將使其成爲盈利性投資,甚至可能成爲"數字美債",吸引力可能超過比特幣ETF。
Web3行業發展與當地文化底蘊密切相關。相較於外向多元的西方,東方文化更顯內斂謹慎,但並不意味着落後。香港已發布多份詳細的監管文件,涵蓋交易平台運營、反洗錢等多個方面,比美國現有監管更爲清晰成熟。
隨着牛市到來,新一批Web3富豪將誕生。香港憑藉其"東方神祕力量"優勢,有望吸引更多大陸和華僑Web3人才及資金。
未來週期將見證Web3與傳統金融的多維度融合,爲香港金融市場注入活力。香港證監會已表示可能向散戶開放STO和RWA投資,進一步拓寬虛擬資產市場。港元穩定幣和場外虛擬資產交易監管框架也在推進中。全鏈路打通後,Web3將爲香港市場帶來新的生機。
在這個歷史浪潮中,交易所將成爲香港Web3生態的重要基石。留存的持牌交易所不僅經營交易業務,還將在ETF發行、RWA、STO和OTC等業務中扮演關鍵角色。某交易平台等平台已在ETF發行中擔任托管方,爲發行方提供基礎設施支持。
正是因爲交易所的重要性,部分未能達到監管要求的離岸交易所被迫退出香港市場。這也體現了"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行業規律。
面對香港Web3監管的變化,我們應該保持理性,從歷史和全局角度來審視這一過程。發展總有起伏,香港正經歷監管調整期,但這並不意味着其Web3發展的終結,相反可能是更加規範、健康發展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