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香港與美國穩定幣法案比較分析,如何影響全球 Web3 生態?
美國與香港近期同步推進穩定幣監管立法,預示全球合規浪潮來襲。本文深入解析兩地監管差異、宏觀經濟影響與對 Web3 生態的深遠意義。本文源自 OKG Research 所著文章,由 wublockchain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穩定幣 10 年淬鍊,終成美國政府背書的數位現金代表 ) (背景補充:加密老媽Hester Peirce:證券法對加密貨幣管轄範圍要訂清楚!穩定幣、迷因幣和NFT不屬證券 ) 美國參議院和香港立法會本週幾乎 「前後腳」 就穩定幣監管邁出關鍵步伐:前者以壓倒性優勢通過 GENIUS 法案的程式性動議,為美國首部聯邦穩定幣法案掃清障礙;後者則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三讀,使香港成為亞太地區首個確立穩定幣牌照制度的司法轄區。東西方立法節奏的高度重合,不只是偶然時機的碰撞,更是對未來金融話語權的競逐。 穩定幣年交易量或將在 2030 年突破 100 兆美元 據 OKG Research 不完全統計,當前全球穩定幣市值已接近 2500 億美元,過去 5 年間增長超過 22 倍;2025 年年初至今,鏈上交易量突破 3.7 兆美元,全年預計將接近 10 兆美元。以 USDT、USDC 為代表的美元穩定幣已在新興市場普遍用於交易匯款,部分地區規模甚至超過傳統支付系統。穩定幣已從邊緣資產躍升為全球支付網路與主權競爭的關鍵節點,美港幾乎同時加速立法,意味著全球穩定幣市場已進入合規加速期。 基於此,OKG Research 參考渣打銀行此前測算模型,並結合當前監管訊號釋放節奏與機構資金態度,在保持當前穩定幣週轉率基本不變的前提下,測算得出: 在全球合規框架逐步鋪開、機構和個人廣泛採用的樂觀情境下,全球穩定幣市場供應量在 2030 年將達到 3 兆美元,月度鏈上交易量達 9 兆美元,年交易總量或突破 100 兆美元。這意味著穩定幣不僅將與傳統電子支付系統比肩,更將在全球清算網路中佔據結構性基礎地位。就市值體量而言,穩定幣將成為繼國債、現金、銀行存款之後的 「第四類基礎貨幣資產」,成為數位支付與資產流通的重要媒介。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這種增長趨勢下,穩定幣的儲備結構也將對巨集觀經濟產生回饋效應。OKG Research 此前曾推出,穩定幣的現有規模消化了約 3% 即將到期的短期美債,在海外美債持有者排行榜中位列第 19 名。 考慮到 GENIUS 法案明確要求 100% 以高流動美元資產作為儲備,短期美債被視為主要選擇(目前 USDT/USDC 儲備資產中超過 80% 與美債相關。)若按 50% 配置比例估算,3 兆美元市值將對應至少 1.5 兆美元的短期美債需求。這一規模已接近中國或日本的海外主權買家當前的美債持倉,穩定幣有望成為美國財政的 「最大隱形債權人」。 美港穩定幣監管框架對比:分歧中的共識 儘管美國與香港在立法路徑與部分細節上有所差異,但在 「法幣錨定、足額儲備、持牌發行」 等基本原則上形成高度共識。 GENIUS 法案限定 「支付型穩定幣」,即錨定美元等法定貨幣、承諾 1:1 可兌回、不得附帶利息收益的穩定幣,強調其非證券屬性,意在防止穩定幣演變為具投資屬性的金融產品。香港則在保障 1:1 足額錨定前提下,暫未限制利息收益與錨定結構,尋求在美元主導的穩定幣市場中開闢新賽道,並為未來創新保留空間。 儲備要求方面,美港均要求足額錨定高流動性資產,但 GENIUS 法案明確限定合格儲備資產型別,包括 T-Bills、現金及回購協議等,並要求每月審計;香港亦要求審計與隔離託管,但儲備資產種類並未完全限定。 在制度架構上,GENIUS 法案採用 「聯邦 – 州」 雙軌制,為穩定幣發行提供三種路徑:銀行或其子公司申請發行穩定幣,受美國聯準會、FDIC 等銀行監管機構監管;非銀行機構可向 OCC 申請成為聯邦許可發行人,或通過州監管機構獲取牌照。香港則由金管局統一發牌,且要求無論穩定幣發行方是否設於香港,只要錨定港元或主動向香港公眾提供服務就須申請許可。 境外發行人管理方面,GENIUS 法案明確禁止未許可的海外穩定幣在美國市場流通,授權財政部設立 「非合規穩定幣名單」,並通過美國數位資產服務商阻斷其流通路徑;香港則主要聚焦錨定港元的穩定幣,對非港元穩定幣保持開放。 這些制度差異背後,反應出兩地在穩定幣定位上的不同訴求。美國以維護美元主導地位、服務財政結構性融資需求為主,推動穩定幣成為鏈上美元的延伸形態;而香港則希望在不損害本地金融穩定前提下吸引全球 Web3 專案落地,在很多細節方面留出了政策彈性空間,旨在打造一個受控但有開放性與相容性的亞太合規創新試驗場。 穩定幣監管落地如何影響 Web3 生態? 穩定幣監管落地的真正意義,在於為 Web3 的大規模採用提供了支付與結算根基。 在 DeFi 領域,儘管 USDT、USDC 等穩定幣已是鏈上金融創新的重要結算資產,但缺乏明確法律地位與追責機制,導致機構難以直接參與。若 Genius 法案等穩定幣監管框架相繼落地,合規發行人提供的穩定幣將成為 「合規 DeFi」 的清算核心,協議將嵌入更多 KYC、AML 與資產識別模組,去中心化金融將逐步演變為 「可審計的鏈上金融網路」。 在 Web3 支付體系中,穩定幣監管落地將打破過去支付場景與資產流通之間的灰色界限,使得穩定幣真正從 「交易中介」 走向 「支付通道」。OKG Research 觀察到,自 Visa 宣佈累計穩定幣清算量突破 2.25 億美元以來,已有多家支付科技公司陸續將穩定幣嵌入其商戶結算流程;Web3 錢包則以穩定幣為預設支付資產拓展入金、打賞、訂閱等微支付場景。鏈上支付正由 「加密圈內轉帳工具」 向 「企業級金融介面」 轉變,而合規化是這場轉型的必要前提。 更深層次的變化在於全球清算結構的重塑:穩定幣以 1:1 錨定法幣的方式,打通了本幣與鏈上資產之間的連線口,同時又不依賴銀行帳戶體系,可 「點對點」 實現清算,這意味著未來跨境支付、鏈上貿易融資、RWA 派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