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io 推薦話題每日發帖活動: #以太坊 Pectra 升级#
💰 請帶上話題 #以太坊 Pectra 升级# 發帖,5位優質發帖者*每人$10點卡獎勵
以太坊 Pectra 升級將於 5 月 7 日開啓,帶來帳戶功能增強、驗證者體驗優化及對 L2 擴展的支持等多項改進。你認爲這次升級會推高 ETH 價格嗎?帶上話題 #以太坊 Pectra 升级# 發帖分享你的預測與交易策略,參與瓜分 $50 獎勵!
📅 活動時間:5月6日12:00 - 5月7日12:00 (UTC+8)
⚠️ 注意事項:禁止抄襲,鼓勵原創內容
超10萬美元被鎖定,從unibtc凍結事件看免信任托管的重要性
原文作者:仙壤GodRealmX
2025年4月23日,一位名叫Brain的網友借朋友之手在推特上求助,稱自己在某比特幣Layer2鏈上進行套利操作時,超10萬美元的unibtc資產被Bedrock官方困住且無法退出。
根據當事人W的披露,4月17日,他發現由Bedrock發行的unibtc在某比特幣L2鏈上出現價格異常並與BTC脫鉤,W認爲脫鉤是暫時的不久會回錨,這裏有很好的套利機會,便將部分BTC跨入該比特幣L2,將其兌換爲unibtc並待其回錨後賣出。
僅在脫鉤後24小時內,unibtc便已回錨,但W嘗試將手上的unibtc賣出時,卻發現該鏈上的unibtc-BTC流動性池被Bedrock官方撤掉了,而這個代幣對該鏈上唯一的unibtc二級市場退出通道。W沒法將手上的unibtc出掉,便嘗試把unibtc跨到其他鏈上。
當他找到該鏈上唯一一個支持unibtc的跨鏈橋(名爲Free)時,卻收到提示——“交易需要項目方籤名授權”。W找到Free跨鏈橋的客服,對面如此解釋:“unibtc跨鏈的多籤密鑰由Bedrock托管,未經他們許可,用戶無法把unibtc提到其他鏈上。”
沒有辦法,W只能找到Bedrock相關人員詢問此事,對方的初步回復是:“我們可以允許您提走本金,但您套利產生的利潤能否提走,要暫留審核。”
至此,W意識到這條鏈上unibtc的退出路徑被徹底切斷了,而自己手上價值約20萬U的unibtc被“暫時凍結”——既沒有辦法在該鏈上賣掉,也不能跨到其他鏈上。此時他感到非常無助,只求順利撤回本金。
然而BedRock相關人員的態度變得曖昧不清——既不明確說明W什麼時候可以撤回本金,也不提供任何書面承諾,以“風險審查”“技術排查”等理由進行拖延。
拖延了一陣後,BedRock聲稱,unibtc脫鉤源於LayerBank平台上有人大規模借走unibtc資產並進行砸盤,然後BedRock的人建議W“向LayerBank追責”。而W找到LayerBank後長時間沒有得到回應。
無奈之下,W只好在推特上找到朋友進行求助,經過超兩周的周旋,終於得到了了LayerBank和BedRock官方的積極響應,成功將資產追回。
W的遭遇並非個例。根據其他當事者的反饋,去年BedRock也曾用類似手段切斷用戶的unibtc退出路徑,導致這些unibtc被“實質性凍結”。當然,本文並不打算就上述事件的背後緣由加以揣測,僅從技術層面爲大家闡述類似的中心化作惡行爲該如何避免與杜絕。
首先復盤前述事件,我們可以看到,BedRock身爲unibtc發行方以及二級市場流動性池的初始LP,天然擁有unibtc二級市場退出通道的權限,如果要對其權力加以限制,更多要通過治理而非技術手段;
然而,前文中Free跨鏈橋與BedRock合謀拒絕用戶請求一事,卻暴露出unibtc在“發行—單鏈流通—多鏈流通”環節中存在明顯的技術缺陷:身爲BedRock合作方的Free跨鏈橋顯然是高度中心化的。
真正Trustless的橋,應該保證讓橋官方無法阻攔用戶退出,而unibtc凍結案中無論是BedRock還是Free跨鏈橋,都掌握着強有力的中心化權限,沒有提供抗審查的退出通道。
當然,類似unibtc的案例並不少見,切斷用戶退出路徑的事在各大交易所身上都屢見不鮮,而對跨鏈橋或其它類型的項目方來說,這種動用中心化權限的案例也不在少數。2022年6月時,Harmony Horizon Bridge曾因遭黑客攻擊而暫停57種資產的提款通道,雖然這種行爲有“正當理由”,但還是讓一些人感到細思極恐;
2021年的StableMagnet事件中,項目方通過事先預留的程序漏洞監守自盜2400萬美元,最終香港和英國出動大量警力,才在社區協助下追回了91%的贓款。種種案例充分說明,資產托管平台若不能提供免信任的服務,最終必然釀成惡果。
然而,Trustless並非唾手可得,從支付通道和DLC到BitVM和ZK Rollup,人們嘗試了各種實現方式,雖然可以很大程度的保障用戶自主權,提供可靠的資產撤離出口,但這背後仍存在不可避免的瑕疵。
比如,支付通道需要當事人監視對手方的潛在惡意行爲,DLC需要依賴於預言機;而BitVM使用成本高昂,在實踐環節中存在其他的信任假設;ZK Rollup的逃生艙則要經過漫長的窗口期才能觸發,且需要先將Rollup停機,這背後的代價十分巨大。
從當前各大技術方案的落地情況來看,並未出現堪稱完美的資產托管與退出方案,市場仍需要推陳出新。在下文中,DeepSafe Research將以DeepSafe官方推出的資產托管方案爲例,向大家闡明一種結合TEE和ZK、MPC的免信任消息驗證方案,這種方案在成本、安全、用戶體驗等不可兼得的指標上做出了平衡,可以爲交易平台、跨鏈橋或任意的資產托管場景提供可靠的底層服務。
CRVA:加密隨機驗證網路
目前市面上應用最廣泛的資管方案,大多採用多籤或MPC/TSS的方式判定資產轉移請求是否有效,這種方案優勢在於落地簡單、成本低、消息驗證速度快,壞處則不言自明——不夠安全,往往趨於中心化。2023年的Multichain一案中,21個參與MPC計算的節點均爲一人控制,是典型的女巫攻擊。此事足以證明,單純表面上的幾十個節點並不能提供較高的去中心化保障。
針對傳統MPC/TSS資管方案的不足,DeepSafe的CRVA方案作出了大量改進。首先,CRVA網路節點採用資產質押的準入形式,達到約500個節點後才會正式啓動主網,按照估算,這些節點質押的資產將長期維持在幾千萬美元或更高;
其次,爲了提高MPC/TSS計算的效率,CRVA會通過抽籤算法隨機抽選節點,比如每隔半小時抽10個節點,由它們作爲驗證人,驗證用戶請求是否應通過,然後生成對應的門限籤名予以放行。爲了防止內部串謀或外部黑客攻擊,CRVA的抽籤算法採用原創的環狀VRF,結合ZK來隱藏被抽中者的身分,讓外界無法直接觀測被抽選者。
當然,僅做到這種程度還不夠,雖然外界不知道有誰被選中,但此時被抽中者本人知道,所以仍然有串謀的路徑。爲了進一步杜絕串謀,CRVA的所有節點都要把核心代碼運行在TEE硬件環境內,相當於把核心工作放在黑箱裏進行。這樣一來,任何人都無法得知自己是否被抽中,除非他能夠破解TEE可信硬件,當然根據目前的技術條件,這極難做到。
上面講到的是DeepSafe的CRVA方案基本思路,在實際的工作流程中,CRVA網路內的節點間要進行大量的廣播通信與信息交換,其具體的流程如下:
1.所有節點在進入CRVA網路前,要先在鏈上質押資產,留下一個公鑰作爲註冊信息。這個公鑰又稱爲“永久公鑰”。
2.每過1小時,CRVA網路會隨機挑選幾個節點。但在此之前,所有候選人都要在本地生成一次性的“臨時公鑰”,同時生成ZKP,證明“臨時公鑰”與鏈上記錄的“永久公鑰”有關聯;換句話說,每個人都要通過ZK證明自己存在於候選人名單中,但又不透露自己是哪個;
3.“臨時公鑰”的作用在於隱私保護。如果直接從“永久公鑰”集合中抽籤,公布結果時,大家會直接知道哪些人當選。如果大家只暴露一次性的“臨時公鑰”,再從“臨時公鑰”集合中選出幾個人,你最多知道自己中籤,但不知道其他中籤的臨時公鑰對應着誰。
4.爲了進一步防止身分泄露,CRVA打算讓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臨時公鑰”是啥。臨時公鑰的生成過程在節點的TEE環境內完成,運行TEE的你無法看到裏面發生了啥。
5.然後在TEE內把臨時公鑰明文加密爲“亂碼”後再發給外界,只有特定的Relayer節點可以還原。當然,還原流程也在Relayer節點的TEE環境裏完成,Relayer並不知道這些臨時公鑰對應着哪些候選人。
6.Relayer還原出全部“臨時公鑰”後,把它們統一歸集並提交給鏈上的VRF函數,從中抽選出中籤者,由這些人驗證用戶前端發來的交易請求,然後根據驗證結果生成門限籤名,最後再提交至鏈上。(需要注意,這裏的Relayer其實也是隱藏身分且定期抽選的)
可能有人要問,既然每個節點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抽中,那工作還怎麼進行?其實前面提到,每個人都會在本地TEE環境內生成“臨時公鑰”,抽籤結果出來後,我們直接把名單廣播出去,每個人只要把名單傳入TEE,在裏面核對自己是否被選中即可。
DeepSafe這套方案的核心在於,幾乎所有的重要活動都在TEE硬件內進行,從TEE外部無法觀測到發生了什麼。每一個節點都不知道被選中的驗證人有誰,防止了串通作惡,並大幅度增加了外部攻擊的成本。要攻擊基於DeepSafe的CRVA委員會,理論上要攻擊整個CRVA網路,加之每個節點都有TEE保護,攻擊難度大幅攀升。
結合CRVA的資產自托管方案實現
上面我們介紹了CRVA的大致原理,爲大家說清了CRVA如何實現去中心化免信任。下面我們將以名爲HelloBTU的比特幣算法穩定幣爲案例,進一步理清CRVA在資產托管方案中的應用方式。
衆所周知,由於比特幣鏈上不具備圖靈完備的環境,無法直接實現Defi等復雜的智能合約邏輯,所以主流的BTCFi是把比特幣橋接到其他鏈上再和智能合約交互。HelloBTU的智能合約部分布置在以太坊上,用戶可以將BTC存入HelloBTU指定的收款地址,再由後者的官方橋把BTC跨到以太坊鏈上,然後和HelloBTU的算穩智能合約進行交互。
假設現在用戶要把10枚BTC質押到HelloBTU平台,具體操作是先把10枚BTC轉移到比特幣鏈上的一個Taproot地址下,對應的解鎖需要2/2多籤,其中一道籤名由用戶生成,另一道籤名由CRVA生成。
這裏涉及到的幾種情況有:
假設10枚BTC轉入上述Taproot地址後,用戶用這10枚BTC鑄造了穩定幣,現打算將BTC主動贖回。此時用戶和CRVA各生成一個籤名,將這10枚BTC解鎖並轉回用戶地址即可。如果CRVA長期未配合用戶,等時間鎖窗口期到期後,用戶可以單方面將這10枚BTC可以拿回,這個功能名爲“用戶自主贖回”。
另一種情況是,用戶作爲抵押物的BTC遭到了清算,現在他應該配合CRVA把這些BTC轉移並交由CRVA單向通道控制。但用戶可以拒不配合,此時這些BTC被暫時卡住,誰也拿不走;等時間鎖窗口期一過,這些錢可以被CRVA劃轉走,進入CRVA控制的Taproot地址下(CRVA單向通道);
這裏面有個細節,就是BTC進入CRVA單向通道的時間鎖比較短,而用戶自主贖回的時間鎖更長,換句話說,如果CRVA和用戶之間無法彼此配合,這些BTC最終會優先進入CRVA單向通道。這樣一來,用戶方面賴帳作惡的行爲可以被有效限制。
而對於CRVA作惡的情況,由於CRVA是一套自動化運行的節點網路系統,只要其初始啓動時的代碼中不包含惡意邏輯,就不會出現CRVA主動拒絕配合用戶的情況,所以基本可以忽略;
如果CRVA因停電、洪災等不可抗力導致節點大量停機,根據上述方案中提及的流程,用戶依然有辦法把資產安全提走。這裏面的信任假設就在於,我們信任CRVA足夠去中心化,不會主動作惡(理由前面已經充分說明)。
如果BTC被劃轉到CRVA單向通道內,往往說明對應的鏈上算穩倉位遭到了清算,此時BTC的實際所有權歸屬於清算人。清算人可以發起提款請求,由CRVA進行審理,若通過,CRVA會爲其生成籤名,並將對應數額的BTC轉給清算人。
此時,如果CRVA長期未響應,時間鎖到期後,這些BTC會轉移至DAO控制的地址下,這步操作由多籤觸發,後續的處理則由DAO治理解決,這個DAO由知名項目方、安全公司以及投資機構共同組成,以遏制單一實體作惡爲宗旨而建立。
綜上所述,我們對DeepSafe針對比特幣的資產自托管方案進行了大致的闡述,而對於ERC-20資產,其原理與之類似,在此不作贅述。對於前文中提到的unibtc凍結案,如果unibtc跨鏈橋採用CRVA的自托管方案,很難出現資產發行方單方面掌控全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