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易所 ACE 在涉入詐騙案後,在 2024 年十月由「艾普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出任,由負責人張及人接手 ; 然而在經歷登記制合規壓力、勞資糾紛風波後,員工已全數離職,最終導致公司無人營運、APP 無法登入,目前僅剩網頁版可操作。僅管公告聲稱,出金申請將依序處理完成,但大量用戶無法出金逾月,導致用戶無所適從。然而,還有更殘酷的現實,反映著專法過渡期中消費者的弱勢。
(獨家揭密:交易所 ACE 僅剩一名員工?前員工出面爆料:這些原因拖垮公司)
監管剛介入!ACE 買家二度轉手,遭誤傳為京城證券董座
ACE 買家「艾普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收購交易所 ACE 後,將其更名為「潤通數位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轉為張及人,據 ACE 多位前員工透露,新買家對於營運消極,最終陷入無員工營運的狀態,用戶開始無法出金提現。
在 ACE 用戶陷入無助之後,開始向台灣 VASP 監管機構金管會證期局、VASP 同業公會投訴求助,相關單位也開始介入處理,要求負責人張及人處理善後。
不料,竟在 4/10 負責人無預警更換為「游志誠」,顯示該公司恐已又再轉手,讓眾人錯愕。
由於該名「游志誠」與京城證券董座同名同姓,也讓媒體以訛傳訛,誤以為是京城證券董座入主。
災難發生!主管機關與公會恐難援助,加密專法保護了誰?
由於目前台灣加密專法仍在草案階段,主管機關僅能要求「尚在營運」的業者必須進入登記制才能合法營運,然而,交易所 ACE 已經停止營運,也已經不是 VASP 公會成員,目前也沒有專法可以向它咎責,那到底誰管的了它呢?
金管會目前似乎僅能透過 VASP 公會,現在相對有詳細規範的自律規範,制定並實施停運後的配套措施,但也無有效罰則,可以保護受到營運停擺波及的受災用戶。
對於 VASP 公會來說,主要規範的是 VASP 成員,但交易所 ACE 也已經不具成員資格,那麼是否還有介入該公司收拾殘局的必要性?
目前多方消息混雜,ACE 用戶分為一般用戶以及債權買家,對於該公司資產是否資不抵債,交易所 ACE 先後負責人皆無對外公開說明。
在加密專法過渡期,若有業者選擇惡性倒閉,看來仍落入了三不管地帶。
無清算機制,法制空窗成用戶噩夢
目前的加密資產登記制度,是依《洗錢防制法》授權所建立,著重在防範洗錢與資恐行為,無法處理業者停業或倒閉後的資產清理與用戶保障問題。雖然《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中初步設計了退場機制,但仍無法比擬銀行或保險業所擁有的專法清理程序與特別保護機制。
因此,在現行法制下,若業者經營不善甚至惡性倒閉,只能依循一般企業債務清理機制處理,例如聲請破產。然而,台灣的破產制度本身存在諸多漏洞與實務困難,導致這類案件往往陷入無解的法律空窗,受害用戶難以討回資產,只能無助等待。
自救風險提示:有心人士多,應注意個資洩露與利用
目前已有部分受害用戶聚集,創建自救團體,並整合報案資料、聘請律師等活動,或將有助於後續權益爭取。
唯過去類似事件眾多,需注意以下風險:
有心人士混入自救團體刻意破壞分化
特定媒體慣性在各種熱潮下創建相關社群帶風向
特定商業團體藉顧問之姿招攬生意
注意釣魚連結以及非必要之個資洩露
這篇文章 無法出金專法無用?ACE 擺爛停運再轉賣,金管會與 VASP 公會無力干預、新任負責人身份遭誤傳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231k 帖子
199k 帖子
147k 帖子
80k 帖子
66k 帖子
64k 帖子
61k 帖子
58k 帖子
52k 帖子
51k 帖子
無法出金專法無用?ACE 擺爛停運再轉賣,金管會與 VASP 公會無力干預、新任負責人身份遭誤傳
台灣交易所 ACE 在涉入詐騙案後,在 2024 年十月由「艾普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出任,由負責人張及人接手 ; 然而在經歷登記制合規壓力、勞資糾紛風波後,員工已全數離職,最終導致公司無人營運、APP 無法登入,目前僅剩網頁版可操作。僅管公告聲稱,出金申請將依序處理完成,但大量用戶無法出金逾月,導致用戶無所適從。然而,還有更殘酷的現實,反映著專法過渡期中消費者的弱勢。
(獨家揭密:交易所 ACE 僅剩一名員工?前員工出面爆料:這些原因拖垮公司)
監管剛介入!ACE 買家二度轉手,遭誤傳為京城證券董座
ACE 買家「艾普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收購交易所 ACE 後,將其更名為「潤通數位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轉為張及人,據 ACE 多位前員工透露,新買家對於營運消極,最終陷入無員工營運的狀態,用戶開始無法出金提現。
在 ACE 用戶陷入無助之後,開始向台灣 VASP 監管機構金管會證期局、VASP 同業公會投訴求助,相關單位也開始介入處理,要求負責人張及人處理善後。
不料,竟在 4/10 負責人無預警更換為「游志誠」,顯示該公司恐已又再轉手,讓眾人錯愕。
由於該名「游志誠」與京城證券董座同名同姓,也讓媒體以訛傳訛,誤以為是京城證券董座入主。
災難發生!主管機關與公會恐難援助,加密專法保護了誰?
由於目前台灣加密專法仍在草案階段,主管機關僅能要求「尚在營運」的業者必須進入登記制才能合法營運,然而,交易所 ACE 已經停止營運,也已經不是 VASP 公會成員,目前也沒有專法可以向它咎責,那到底誰管的了它呢?
金管會目前似乎僅能透過 VASP 公會,現在相對有詳細規範的自律規範,制定並實施停運後的配套措施,但也無有效罰則,可以保護受到營運停擺波及的受災用戶。
對於 VASP 公會來說,主要規範的是 VASP 成員,但交易所 ACE 也已經不具成員資格,那麼是否還有介入該公司收拾殘局的必要性?
目前多方消息混雜,ACE 用戶分為一般用戶以及債權買家,對於該公司資產是否資不抵債,交易所 ACE 先後負責人皆無對外公開說明。
在加密專法過渡期,若有業者選擇惡性倒閉,看來仍落入了三不管地帶。
無清算機制,法制空窗成用戶噩夢
目前的加密資產登記制度,是依《洗錢防制法》授權所建立,著重在防範洗錢與資恐行為,無法處理業者停業或倒閉後的資產清理與用戶保障問題。雖然《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中初步設計了退場機制,但仍無法比擬銀行或保險業所擁有的專法清理程序與特別保護機制。
因此,在現行法制下,若業者經營不善甚至惡性倒閉,只能依循一般企業債務清理機制處理,例如聲請破產。然而,台灣的破產制度本身存在諸多漏洞與實務困難,導致這類案件往往陷入無解的法律空窗,受害用戶難以討回資產,只能無助等待。
自救風險提示:有心人士多,應注意個資洩露與利用
目前已有部分受害用戶聚集,創建自救團體,並整合報案資料、聘請律師等活動,或將有助於後續權益爭取。
唯過去類似事件眾多,需注意以下風險:
有心人士混入自救團體刻意破壞分化
特定媒體慣性在各種熱潮下創建相關社群帶風向
特定商業團體藉顧問之姿招攬生意
注意釣魚連結以及非必要之個資洩露
這篇文章 無法出金專法無用?ACE 擺爛停運再轉賣,金管會與 VASP 公會無力干預、新任負責人身份遭誤傳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