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楓葉金融提供5.13%的原生比特幣收益,具有機構級安全性
此內容由贊助商提供。
在一個閒置比特幣代表未開發潛力的金融環境中,機構配置者越來越尋求在不犧牲安全性或控制權的情況下爲 BTC 生成收益。站在這一演變的前沿的是 Maple Finance,該公司推出了一款 BTC 收益產品,提供 5.13% 的年化收益率,直接以原生 BTC 支付——在 Maple Finance 管理的任何策略中沒有歷史損失。
2019年成立的Maple Finance通過將機構級借貸與鏈上金融的透明度和創新相結合,重新定義了資產管理。如今,該公司正在將比特幣從一種被動的價值儲存轉變爲一種主動產生收益的資產。
在比特幣上生成原生收益的理由
比特幣在加密市場的主導地位在2025年初超過了65%,突顯了其作爲機構投資者首選數字資產的持久角色。然而,盡管有這種主導地位,約99%的BTC仍閒置在自我保管錢包中。這種低效導致了對安全的、機構級策略的需求日益增加,使比特幣持有者能夠獲得可靠的收益。
Maple Finance的BTC收益產品直接滿足了這一需求,使得配置者能夠在不包裹、跨鏈或暴露資產於DeFi協議風險的情況下,獲得穩定的以BTC計價的回報。
Maple Finance BTC收益產品的關鍵特點
Maple Finance 的 BTC 收益產品提供了一系列旨在滿足尋求安全可靠比特幣計價收益的機構配置者需求的功能。主要亮點包括:
楓樹的比特幣收益策略如何運作
BTC收益產品的策略始於比特幣存款保持在機構保管中。Maple利用這些BTC持有作爲抵押,通過其基礎設施借入USDC。借入的USDC隨後用於獲取CORE代幣和CORE對沖,使Maple能夠參與Core Network的雙重質押,使用CORE和BTC。
戰略中的關鍵步驟:
爲了對齊激勵,Maple對BTC存款收取0.40%的管理費,並對超過5%閾值產生的任何收益收取20%的業績費。
風險管理:一種保守、透明的方法
有效的風險管理是 Maple Finance BTC 收益產品的核心。該平台利用多層保障措施來保護投資者的資產,並確保穩定的表現。關鍵風險考慮因素包括:
Maple的保守規模和嚴格的風險監測確保了BTC收益產品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
BTC收益領域的競爭定位
詳細的市場比較顯示,Maple 的 BTC 收益產品提供了安全性和穩定回報的獨特組合。像 SolvBTC 和 LBTC 這樣的競爭對手通過 DeFi 集成專注於高收益機會,但使用戶面臨更高的技術和流動性風險。與此同時,像 Coinbase 比特幣收益基金這樣的產品則反映了傳統金融方法,但需要高額的最低投資和漫長的鎖定期。
Maple 的 BTC 收益產品與衆不同,提供:
性能和未來展望
自推出以來,BTC收益產品已吸引了1.4億美元的管理資產。盡管早期取得了成功,但該產品的潛力仍然很大,Maple計劃在年底前將BTC管理資產提升至15億美元。
Maple 一貫的 5.13% 年化收益率和安全的機構基礎設施使其 BTC 收益產品成爲尋求閒置比特幣收益的資產配置者未來行業標準。
今天體驗安全的BTC收益
Maple Finance邀請機構配置者和資產管理者探索一款爲現代金融環境而設計的產品——提供穩定的以比特幣計價的收益,而不影響安全性或流動性。要了解更多信息或開始配置,請訪問Maple Finance的官方網站。
結論
通過將競爭力強的5.13%收益與不妥協的安全性和透明度相結合,Maple Finance的BTC收益產品填補了比特幣價值儲存潛力與資本效率需求之間的差距。作爲唯一提供原生BTC收益的機構級產品,無需包裝或暴露於DeFi風險,Maple Finance正在爲比特幣資產管理設定新的標準。
體驗比特幣收益的下一次進化 – 與 Maple Finance 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itcoin.com 不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也不對因使用或依賴文章中提到的任何內容、商品或服務而造成或聲稱造成的任何損害或損失直接或間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