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o Labs 於 7 月 21 日公開發表 BAM(Block Assembly Marketplace 區塊組裝市場),致力於解決長期困擾區塊鏈生態的交易排序不公與不良 MEV(最大可提取價值)問題,為 Solana 創造全新交易處理典範。BAM 目標在於為 Solana 建立更透明且可控的交易執行鏈路,兼顧高效能,同時引入隱私保護、排序可驗證性及應用層程式化能力,實現高效且公平的鏈上執行市場。
本文將分析 BAM 的技術架構、應用場景、生態影響與發展路徑,協助讀者掌握這項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意義。
在傳統區塊鏈中,交易排序一般由區塊生產者(如 Solana 的 Leader 節點)決定,部分節點得以透過優先封包、重新排序,甚至進行夾擊交易(即「搶跑」「前置交易」)來獲取 MEV 利益。此類機制雖稱為「提取價值」,但實際運作往往對使用者與應用帶來損害,降低了執行公平性及使用者體驗。
尤其在以 CLOB(中心限價訂單簿,Central Limit Order Book)為核心的鏈上交易中,排序機制直接決定成交結果。若缺乏透明且可控的排序模式,除損及使用者,更會衝擊協議本身的收益能力。
示意圖:使用者遭遇「三明治攻擊」
以太坊生態已率先透過 PBS(Proposer-Builder Separation,提議者-建構者分離)導入區塊構建市場,將排序權由區塊提議者剝離,以緩解 MEV 問題。在著重效能的 Solana 上,BAM 則以更激進且原生的方式,提出一整套由專用硬體網路至底層協議皆兼容的排序市場架構。
BAM 系統主要包括以下核心組件:
完整交易流程如下:
這整體流程的核心亮點在於:在不更動 Solana 核心共識機制的前提下,導入排序市場、隱私處理與鏈上驗證三大特性。這進一步提升了網路的公平性及可程式化彈性。
BAM 不僅優化交易排序,更開啟了一系列全新應用:
這些功能不僅提升使用者體驗,也為機構級交易者提供合規且具執行保障的交易環境,可能成為 Solana 吸引機構量能的關鍵推手。
BAM 上線也進一步鞏固 Jito DAO 在 Solana MEV 基礎設施中的核心地位。根據 Jito 公告,未來包含 BAM 及 Jito Block Engine 所創造之所有協議費用,將全數流入 Jito DAO 國庫。
此外,插件的部署與應用將帶來全新價值攫取模式:開發者得以向使用者收取插件費(Plugin Fee),而 BAM Node 與 Validator 則可藉排序服務及執行取得分潤。
Jito Labs 將持續負責 BAM 技術維護,治理權則將逐步移轉 DAO 社群,確保技術中立與去中心化發展。
BAM 推廣採分階段進行:
目前首波合作應用包含 Drift、Pyth、DFlow 等 Solana 生態核心協議,未來將引進更多 DeFi、預言機及交易基礎設施類專案。
BAM 為 Solana 帶來的不僅是效能提升或公平改善,更是將「排序權」自協議層下放給開發者與使用者,讓鏈上交易環境更接近傳統金融市場要求的確定性、隱私及可追溯性,成為 DeFi 2.0 基礎建設的關鍵支柱。
當然,BAM 的施行亦面臨不少挑戰,例如 TEE 安全性依賴、排序插件設計難度,以及網路去中心化程度如何平衡等,仍需持續檢驗。未來 BAM 能否真正「讓 Solana 脫穎而出」,值得業界共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