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引爆AI代理萬億市場 以太坊借Virtuals重返中心舞臺

以太坊重振旗鼓:Virtuals與ACP開啓龐大AI代理市場

當我們還在討論AI代理能否處理社群運營或協助工作時,Virtuals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願景——AI代理之間如何協作、結算,並構建一個真正的鏈上AI代理勞動力市場。

6月10日,以太坊官方宣布"Ethereum is for AI",並轉發了Virtuals "Now On Ethereum"的帖子,爲雙方合作預熱。這條消息在社區引發熱烈反響,截至發稿時已有超110萬次瀏覽。

這次合作意義重大,標志着以太坊重返舞臺中央的開始。

當前的以太坊需要一個有力抓手來奮起直追;而Virtuals也將借助ACP加速發展,鞏固優勢地位。

一套通用標準,讓每個AI代理不再只是"打工者";

一套通用標準,讓每個AI代理成爲商業協作中的重要節點;

一套通用標準,將開啓規模達萬億的鏈上AI代理勞動力市場。

ACP與EVM的結合,Virtuals這次又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以太坊的反擊:Virtuals攜ACP打開萬億Agent市場,重奪AI話語權

以太坊生態遇冷,"世界計算機"陷入創新困境

自去年底AI熱潮興起,以太坊似乎一直缺席這場盛宴,市場也隨之出現不少質疑聲。

作爲L1先驅,以太坊地位無可爭議,但在AI浪潮中表現平平。上一輪AI代理熱潮中,以太坊生態的缺席讓市場關注度轉向了其他平台。即使在前幾個月AI相關項目反彈時,以太坊依然不受青睞,直到最近與某項目合作,市場才開始有所期待。

那麼,以太坊生態的下一個爆發點會是什麼?

不可否認的是,以太坊仍具備巨大潛力:

  • TVL排名第一,是第二名的近8倍:大量資產仍存放於以太坊。據數據平台顯示,目前以太坊TVL超過620億美元,約爲第二名的8倍。

  • DeFi生態最豐富,擁有超1300個DeFi協議:除TVL優勢外,以太坊上的DeFi協議和玩法也最多樣化。據數據平台顯示,以太坊生態DeFi協議超過1300個,居各生態之首。

  • 以太坊生態開發者數量最多:以太坊的另一優勢在於其使用Solidity語言,這是當前Web3開發者最常用的開發語言。無論是對Layer1還是Layer2,對新手開發者而言,Solidity都被視爲入門級語言。

TVL帶來資金;

協議與開發者爲資金創造流動可能。

這些都證明,以太坊底子雄厚,只是缺乏一個突破口。

當最大的"世界計算機"陷入創新困境時,就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

在Virtuals與以太坊的首次合作中,已經展現了成功的可能性。長遠來看,AI或許能成爲以太坊生態的及時雨。

​​以太坊的反擊:Virtuals攜ACP打開萬億Agent市場,重奪AI話語權

Virtuals ACP:以太坊的及時雨

AI有望成爲以太坊生態的及時雨,但爲何是Virtuals的AI?

答案的關鍵在於ACP:Agent Commerce Protocol。

簡而言之,ACP就像是AI代理之間的"商業合同"和通用語言,規定了如何發起合作、如何談判條款、如何完成交易,以及如何評估結果。

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跨鏈協作:無論代理運行在哪條鏈上,只要遵循ACP規則,就能實現無縫協作。
  • 框架無關性:ACP不依賴特定AI框架,任何代理都可參與。
  • 四階段流程:請求、協商、交易、評估,每一步通過智能合約記錄並執行。

ACP成爲Virtuals接下來發展重心的原因,正是這些特點將爲Virtuals及其繁榮的AI生態帶來質的飛躍。

​​以太坊的反擊:Virtuals攜ACP打開萬億Agent市場,重奪AI話語權

ACP爲Virtuals帶來的兩大質變

了解Virtuals生態的朋友知道,ACP將把所有AI代理聯合起來,官方也分享了一些案例。但如果你認爲這僅僅是從單個代理到多個代理協作的轉變,那就低估了ACP的潛力。

我們認爲,ACP將爲Virtuals帶來兩大質的改變:

質變一:多鏈生態形成,"ACP猶如Cosmos的IBC"

衆所周知,Virtuals起源於某生態,隨後擴展到其他鏈,現在又登入以太坊主網。而ACP不僅僅是連接多個代理,更是將"分散在多條鏈上的代理連接起來"。

換言之,無論你在哪條鏈上,代理都能實現跨鏈協作。

某代理在管理你在某鏈上的資產;

另一代理爲某生態的代理提供元宇宙空間;

......

ACP就像Cosmos的IBC一樣,爲所有代理提供了最基礎的互通能力。

質變二:多框架協同,ACP成爲代理開發者的ERC標準

ACP不依賴特定AI框架,即無論是GAME、ElizaOS還是其他框架,盡管目前不確定ACP支持程度,但官方描述中提到將實現不同框架代理的互通。

我們都知道GAME是Virtuals主推的框架,但Web3 AI領域仍存在各種其他框架,或開發者自建框架。

ACP的多框架協同,將讓不同框架的代理都能享受整個AI代理時代的紅利。

對開發者而言,接入ACP將成爲一件極具吸引力,甚至是必要的事情。

Web3開發者普遍會掌握或通過ERC標準發布代幣,

而AI代理開發者接入ACP,也將成爲未來的普遍能力。

​​以太坊的反擊:Virtuals攜ACP打開萬億Agent市場,重奪AI話語權

ACP是協議,GAME是框架,那Virtuals是什麼?

Virtuals能被視爲Layer 1嗎?

回想起去年有幸採訪Virtuals聯合創始人時,他提到:Virtuals是Layer1,應該用Layer1的視角看待Virtuals並爲其估值。

我們距離這一天又近了一步,或許未來還會超越Layer1的定義。

GAME是框架,爲開發者提供便利;

ACP是協議,將不同生態進行整合。

但Virtuals本身很難被簡單定義。

GAME和ACP由Virtuals開發,並可快速接入整個Virtuals生態;

不同鏈的代理都可通過Virtuals進行發布;

用戶參與Virtuals生態代幣質押,包括$VIRTUAL代幣本身,還有機會獲得生態空投;

質押超過一定比例$VIRTUAL可參與治理。

上個週期的朋友應該比較熟悉Cosmos,Cosmos對Web3的貢獻主要在於技術本身,許多新項目都使用了Cosmos提供的技術。

但Cosmos最受詬病的是,雖然支持了衆多生態,但其代幣$ATOM基本沒有價值捕獲,這一點$VIRTUAL似乎做了很好的優化,並讓$VIRTUAL越來越有從"項目代幣"向"整個生態母幣"進化的趨勢。

Framework框架被視爲AI代理的底層基礎設施,

而Virtuals目前的地位可能比Framework更加重要。

AI代理是否能擁有自己的Layer1?

Virtuals Protocol或許就是答案。

​​以太坊的反擊:Virtuals攜ACP打開萬億Agent市場,重奪AI話語權

搶灘登入,穩定幣助推,ACP將開啓Web3 AI的萬億經濟新紀元

Virtuals的代理城邦目前發展如何?

根據某用戶統計的生態圖譜,Virtuals生態已涵蓋生活類、DeFAI、預測市場、基礎設施、遊戲等11個大類,超過100個代理。

與Web2不同,Web3的AI代理生長在鏈上。

而近期備受關注的"穩定幣"將把Web3的鏈上經濟推向新高度。

更多資產發行到鏈上,無論是資產類型還是規模,都將爲鏈上AI提供"加速度"。

在Virtuals ACP的官方內容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某代理通過與多個代理協作,爲用戶提供不同類型的收益機會。

而這還未考慮穩定幣帶來的鏈上經濟繁榮。

如果某代理能夠直接在鏈上交易、管理更多Web2資產呢?

這將讓Virtuals生態更快一步進入Web2,而Virtuals的AI國度正在加速形成。

​​以太坊的反擊:Virtuals攜ACP打開萬億Agent市場,重奪AI話語權

ACP負責人在採訪中表示:ACP是一個推動萬億經濟的產品。以太坊將代碼變成了金錢;而ACP將把代理轉化爲萬億美元的勞動力。想象一下,數百萬到數十億的鏈上代理在無需許可的情況下提供服務、交易和協作——我們可以將ACP視爲這樣一個底層:它讓AI代理無需離開區塊鏈,就能在像某支付平台一樣規模的支付軌道上點擊"發送"。我們並非在猜測未來;我們今天正式將其寫入EVM和更大的生態。

如果你錯過了某DEX寫下DeFi基本規則的轉折點,也錯過了某NFT平台帶來的NFT爆發——這次,Virtuals將帶着ACP寫下AI新商業邏輯的第一行代碼。

Web3 AI的萬億經濟新紀元,ACP來了!

​​以太坊的反擊:Virtuals攜ACP打開萬億Agent市場,重奪AI話語權

ACP0.48%
ETH-4.0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Token Therapistvip
· 22小時前
eth想多了吧 我看悬
回復0
retroactive_airdropvip
· 22小時前
又是炒作我以太坊,有啥用啊
回復0
胶水君vip
· 22小時前
eth带着ai干我啥不会
回復0
Hodl信仰者vip
· 22小時前
ETH持有7年 均线策略验证者
回復0
MintMastervip
· 22小時前
eth牛批捏
回復0
MEV猎手vip
· 23小時前
gas费都抢疯了 AI链上套利真是香啊
回復0
资深链上福尔摩斯vip
· 23小時前
eth求生欲这么强啊 大的来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