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Web3理念溯源:从个人计算机到全球超级计算机的演进
Web3理念:从个人计算机到全球超级计算机的演进
Web3的本质并非源于比特币或互联网,而是可追溯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这一概念最初由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提出,核心在于赋予个体掌控隐私和资产的能力,让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生活。这种思想延续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个人计算哲学。
尽管人们常常将Web3与互联网演进或加密货币革命联系在一起,但这些观点都没有触及其更深层的精神内核。我们今天所理解的"Web3"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Web3的核心理念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它的本质是将技术主导权还给个人,使用户能够自主创建和管理账户与钱包,在无需信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动,并自由参与网络治理。Web3旨在帮助人们掌握技术,而非被技术控制,使人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生活。这一价值观与个人计算机诞生之初的理念高度一致,呼应了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反主流文化浪潮,并在此后融入了开源运动和互联网精神。
在"Web3"这一术语正式提出之前,技术界就已有许多先驱者以类似理念探索未来。在计算机价格昂贵、尚未普及的年代,他们就已相信技术应服务于个人自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就是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的青少年时期正值20世纪60年代,一个充满动荡与理想主义的时代。经历了战后经济繁荣的50年代,美国社会日趋标准化,这让许多年轻人对被大公司与主流媒体主导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反抗。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本名为《全地球目录》的独立杂志在青年群体中广受欢迎,包括乔布斯本人也深受其影响。该刊以"获取工具"为口号,致力于向读者介绍各种能帮助个体独立思考、掌控命运的工具。
进入197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之路愈发清晰。一些机构开始警告早期黑客,提醒他们技术如果被滥用,可能成为控制人的工具。这种思想推动了开源技术的萌芽和"自由软件运动"的兴起。
同时,黑客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被称为"黑客伦理"。这种理念强调人人都应有访问计算机的权利,所有信息都应是自由的,不盲从权威,提倡去中心化等。
进入1990年代,互联网开始快速普及。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政府对网络犯罪的恐慌和过度监管。在这种背景下,电子前沿基金会应运而生,致力于捍卫数字时代的言论自由与用户权利。同时,Cypherpunk运动兴起,强调数字隐私在开放社会中的重要性。
这些理念最终导致了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货币体系理念为那些对金融系统失望的人提供了新的选择。随后,以太坊的出现将区块链技术从单一的货币用途拓展为通用计算平台。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Web3的概念被正式提出。这不仅是一个新术语的诞生,更是一种全新社会基础设施的构想:在技术、社会意识与历史机遇三者契合之时,我们终于能够构建一个去信任、去中介、以个体为中心的新世界。
从个人计算机到Web3,每一个项目都根植于"自由"这一核心价值。如果说个人计算机革命是为大众打造"人人可用"的硬件终端,那么Web3哲学则是在为这个世界构建一台"人人可编程"的超级计算机。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这将带来怎样的未来,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故事最终如何展开,其背后始终有一群人跨越技术、制度与文化的界限,致力于实现一个共同愿景——构建一个真正以人为本、赋予个体最大自由与创造力的数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