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Robinhood推出爭議"OpenAI代幣" 挑戰金融監管邊界
金融創新與監管挑戰:Robinhood的"OpenAI代幣"引發爭議
在法國戛納電影節的背景下,一場金融科技領域的風波悄然上演。Robinhood的CEO Vlad Tenev在公衆目光下展示了一種聲稱代表OpenAI頭寸的"股票代幣",試圖將其描繪成金融民主化的新裏程碑。然而,這一舉動迅速遭到了OpenAI的強烈反對。人工智能公司發表聲明,明確表示未與Robinhood合作,也不認可這一行爲。
這一事件揭示了硅谷創新精神與傳統金融市場保守態度之間的衝突,深入探討了金融創新的法律邊界。Robinhood提供的"OpenAI代幣"實際上並非真正的股票,而是一種復雜的金融衍生品。通過特殊目的實體(SPV)的運作,Robinhood巧妙地繞開了私募股權市場的嚴格限制,爲投資者提供了追蹤OpenAI估值變化的經濟敞口,而非真正的所有權。
這種做法類似於歐洲流行的差價合約(CFD),本質上是一種合成衍生品。Robinhood的做法挑戰了私營公司對其股東結構的控制權,引發了對金融創新邊界的深度討論。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評論更是爲這場爭議增添了戲劇性,他既質疑了Robinhood產品的合法性,又巧妙地暗諷了OpenAI的組織架構。
Robinhood選擇在歐盟首發產品,體現了其精心的司法管轄區策略。然而,這一舉動使其置身於歐盟《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和《金融工具市場指令II》(MiFID II)的交叉監管之下,引發了產品定性的爭議。監管機構面臨的關鍵問題是:這種"代幣"究竟應被視爲新型加密資產還是傳統金融工具的新包裝?
這場爭議不僅涉及技術創新,更是一次復雜的法律與金融工程實踐。它揭示了當顛覆性技術試圖進入傳統金融領域時,inevitably會引發的法律和文化衝突。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一事件都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在全球化和技術化的時代,傳統的投資壁壘還能維持多久?
這一事件表明,市場對優質資產的強烈需求可能會促使創新者尋找繞過傳統障礙的方法。同時,法律和監管框架也將不得不加速演變,以適應日益數字化和代幣化的金融未來。這場爭議不僅是對現有規則的挑戰,也是金融創新與監管之間持續博弈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