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央行报告首次深入探讨加密货币 香港双牌照制度引关注
央行对加密货币态度转变:《2024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解读
近期,《2024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发布,首次深入探讨了全球加密货币及相关立法的最新进展,尤其详细阐述了香港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实践。这不仅反映了央行对加密资产的态度变化,也显示了我国对这一新兴行业的持续关注和逐步探索。
央行态度的转变
与2023年的报告相比,2024年的金融稳定报告对加密资产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2023年报告主要关注加密资产的风险,强调其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严格监管措施。而2024年的报告则采取了更为客观的叙述方式,虽然仍然强调风险,但更多地关注了加密资产市场的恢复情况和全球发展趋势,并客观评述了各国在监管方面的立法实践。
报告指出,尽管加密资产市场经历了一系列风险事件,但2023年市场价格和交易量有所回升。然而,价格波动大、市场治理不透明等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同时,全球多个国家已出台相关法规,加强了对加密资产的监管。
香港的加密货币实践
报告特别关注了香港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创新实践。香港推行了"双牌照"监管制度,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分为证券型和非证券型两类,并分别施以相应的法律框架。这一监管模式不仅引发了市场热议,也成为香港加密资产市场的特色。
通过区分"证券型代币"与"非证券型代币",香港构建了一个更为细致灵活的监管架构,在确保市场规范运行的同时,提升了市场参与者的合规意识。这为其他地区在加密资产监管领域提供了宝贵参考。
对全球稳定币的关注
报告多次提及央行对全球稳定币的关注。作为加密货币的重要分支,稳定币因其相对稳定的价值机制,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研究热点。各国正积极研究如何有效监管这一新兴资产,在保障金融稳定的同时,挖掘其潜在价值。
央行对全球稳定币的关注,体现了我国在金融稳定方面的前瞻性思维和对国际金融行业新兴趋势的洞察。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金融市场流动性等方面的潜力,使其成为许多国家金融政策的实验领域。
加密货币市场的前景
尽管加密货币市场的监管仍在探索阶段,但《2024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表明,央行对加密货币的态度正在转变。香港的实践经验引发了市场参与者、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的广泛关注。全球范围内,加密货币的监管体系正逐步完善,相关行业的创新和规范化进程加快。
法律视角
从监管者角度看,各大平台应当接受适当监督,确保活动在合法合规框架内进行。监管重点应是提供清晰明确的法规条文,减少模糊地带,避免对正当、合法的交易行为造成误判。
执法者应受到监督,不应在模糊地带肆意妄为,破坏行业生态发展。
就金融投资活动而言,在中国大陆,加密货币相关活动仍可能涉及非法金融活动。在相关法律和部门规章未"松绑"的情况下,内地投资者涉足加密金融领域面临较高的法律风险和维权困难。
提醒广大投资者,加密金融产品具有高风险特性,需要强化合规意识。非专业投资者或缺乏相应投资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个体,应审慎对待,避免盲目入场,防止投资行为异化为高风险的投机活动。
随着监管环境的优化与成熟,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都需要不断提升对不断发展的金融体系和市场动态的理解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