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詳細解讀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先簡單說說法案內容具體包括哪些
1.稅收
把上一輪個人與企業減稅永久化,新增“免稅小費與加班費”條款
將州/地方稅(SALT)抵扣上限由 1 萬美元抬高至 4 萬美元
廢除被華爾街稱爲“復仇稅”的附加稅
恢復企業 EBITDA 30 %利息抵扣
五年內暫停對中低檔煙草制品的“雙重退稅”漏洞。
2.支出
國防額外撥款 1500 億美元
邊境安全一次性 700 億美元,外加年度遞增的遣返配額
出售 120 萬英畝聯邦土地以籌資
醫療版塊縮緊 Medicaid/SNAP 資格,卻新增 250 億美元專項扶持農村醫院
3.能源與氣候
系統性撤銷上一任政府時期的可再生能源稅收抵免,並加快化石燃料生產許可
國會聯合稅務委員會估算,未來十年減收約 4.5 萬億美元,保守智庫測算淨增債務 3.8 萬億–4.0 萬億美元。
而白宮則宣稱通過增長與土地收入,可在同一期間逆向削赤 1.4 萬億美元。
各界的反應如何?
白宮 & 共和黨領導層必然是全力推動通過,並解釋爲是史上最大規模減稅 + 再工業化組合拳,
稅收減免幫助企業和家庭頂住壓力,國防與邊境開支是恢復美國強硬的標志,農村醫療、SALT 扣除是討好特定票倉,
但本質上還是在展示特朗普執政力回歸,給2026年中期選舉造勢。
黨內意見並不多,反對派的立場主要是法案違背小政府、低開支原則,並且不願給財政赤字的惡化背鍋。
另外,華爾街的態度從警惕轉爲支持,這和財政部放棄“復仇稅”有關,川總一開始計劃對股票回購課重稅,但多半考慮到當前美國社會急需金融資產膨脹與股市繁榮,從而轉爲將 SALT 抵扣上限提高到 4 萬美元(或逐年遞增)。
由於自身工作緣故,華爾街很多高管/交易員/高淨值客戶都在 NY/NJ,而SALT 扣除上限抬高,是高收入州(如 NY/NJ/CA)客戶很願意看到的,
更高的抵扣上限 = 個人聯邦稅負減少,相當於從業者們手中的可投資資金(1 萬美元提升到4萬美金)增加了。
強烈反對的主要是科技創新派、民主黨以及進步團體,其中馬斯克認爲大而美法案是一次“對未來的否定”,壓制電動車、太陽能等新興產業,當然這主要原因在於法案會讓特斯拉等科技公司將失去稅收激勵或被邊緣化。
另一邊民主黨反對的理由比較直接,大而美法案很顯然是對富人減稅、對窮人動刀,聯邦醫療補助與 SNAP糧食券資格減少、綠色能源稅收激勵被廢除,對社會保障帶來了負面影響。
法案對中短期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2026年前後美國個人可支配收入會有所增加,企業稅後利潤也會有略微回升。
大而美法案落地後,美國政府未來幾年會用比較激進的方式新增舉債,法案中的減稅 + 增支,會讓美國財政未來十年多花出約 3~4 萬億美元,由於這些錢政府沒有現成的,要靠發債來融資,也就是發行新的美國國債。
如果美債平均期限保持 70 個月,那麼市場每天就需要消化近 200 億美元的新發國債,如果需求沒有同步增加,那麼就只能提高長期利率來吸引買家,而穩定利率是一切風險資產最大的敵人,這在中長期會給股市和加密市場帶來持續壓力。
對於美國人民來說最大的問題則是房貸利率、車貸、信用卡利率的同步提升,有點變相加息的感覺。
當然,OBBB沒那麼容易落地,更大的可能是方案的持續瘦身,然後砍掉一部分冗餘條款,OBBB也沒那麼容易流產,畢竟沒了OBBB剩下的只有臨時撥款這麼一條路了。
對於傳統投資者而言,對沖OBBB的主要是能源和軍工股,並非比特幣,純幣圈玩家接下來要再應付一下持續不斷的通漲利空和政策的折磨。